猴屿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猴屿乡),地处闽江入海口南岸,是一个小渔村。猴屿村以华侨之乡著称,从村里走出去的侨胞共有13620人,其中90%在美国。猴屿村建村约80年,是一个连家船渔民集中村,距离福州市长乐区中心约5分钟车程。2020年6月29日,猴屿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文化
演变
长乐猴屿村正经历着移民风潮。2011年一年,这个七八百人的村子,一百多人申请了移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亲属在海外。曾经,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村子乃至整个长乐区、闽江入海口地区,曾经历大规模偷渡潮。偷渡者大多去了美国,很多人在中餐馆工作,或干建筑、当裁缝。“赚外汇”是大部分偷渡者的目标。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等因素,偷渡潮消退,“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多了。猴屿村慢慢发生了变化。盖起了很多别墅,不过人越来越少,成了空心村。
历史沿革
猴屿村的“移民史”由来已久。在2000年以前,80%的移民都是偷渡的。
新中国成立前,猴屿村就有很多青壮年“闯南洋”,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当海员,或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打工。
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的政策发生变化,当地人又开始把目光转向美国。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偷渡达到高峰,仅猴屿村,每年就有一两百人偷渡。这些人被称为“第一代移民”。
经济
移民生存
福州市当地有一种说法,华侨在国外靠“三把刀”起家:菜刀,开中餐馆;剪刀,当裁缝;瓦刀,搞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12年,初到海外的长乐区人因不精通英文也没一技之长,一般是到同乡开的中餐馆打工。在纽约有很多福建同乡会组织,会帮助新移民找工作、适应社会。经过数十年的移民经历,“移民文化”已深入长乐人的骨髓。在猴屿村乃至整个闽江入海口地区,如果谁家没亲人在国外,会觉得是件丢脸的事情。有家人在国外,即使欠几百万的债,也觉得很有面子。以前,纽约的“唐人街”以广东省移民为主,如今福建省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
移民方式改变
现子啊猴屿村的出国方式已发生变化,偷渡热潮已减退,取代的是亲属移民和“留学”。另一方面,打洋工的吸引力也在减少。许多年下来,在美国的中餐馆打工,工资涨得不多,偷渡费则由3万美元涨到8万多美元了。
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像父辈那样可以吃苦了。对于没有亲属在国外的年轻人,他们会选择另一种方式,“出国留学”。
社会
村庄建设
现在的猴屿村里,样子像美国国会大厦的别墅,一栋接一栋。村里也有一些牌楼和祠堂,都是出去闯荡的人回乡建的。
猴屿村建有文化宫,以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过,经过接力移民,猴屿村其实已变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因无人种田,猴屿村村委将1000多亩稻田承包给了外地人种。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5日,猴屿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参考资料
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关于公布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单位名单的通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