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碧泉(1925年 - 2009年10月18日),是一位香港特别行政区画家、雕塑家、摄影师和工匠。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新会,1957年移居香港并开始学习雕塑。1960年,他加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他还是香港视觉艺术协会、香港版画协会和香港雕塑家协会的成员。他擅长木刻版画、纸质浮雕和雕塑,其多才多艺的特点使他独树一帜。他喜欢使用和谐的色彩和简单的构图来揭示自然环境中的日常物品,如秋叶、枯叶和被丢弃的绳子,特别注重色调平衡和质地处理。

人物经历

夏碧泉1925年生于广东江门,1949年移居澳门,1957年定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早年从事手工艺,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接触艺术并产生莫大兴趣,从此穷一生精力努力创作。由早年竹木雕塑,以至版画摄影,到晚年的现代水墨作品,均反映他不断尝试不断追寻新突破的超凡魄力。他并没有接受正统艺术教育,靠的是坚毅的自学精神。

他早年花去大部分收入购买艺术书籍,家中藏有画册千多本,资料剪贴簿二百多,当然还有大量照片。他的住所兼工作室位于没有升降机的旧楼第八层,数十年来与他太太两人就重复抬着物料和雕塑攀爬那年轻人也不易应付的楼梯。

2013年,夏家邀请亚洲艺术档案(AAA)启动一个试点项目,对夏的档案进行绘制、评估和选择性数字化。这个档案首次向更广泛的观众开放,包括夏的大量拼贴书、展览文档和展览目录。

2015年3月至7月,亚洲艺术档案在其香港上环图书馆举办了名为“过度热情:夏碧泉与档案实践”的展览。该展览源于对夏碧泉档案的持续研究,并揭示了夏自1960年代以来用来组织收集材料的独特系统。

媒体艺术家Walid Raad在2014年在亚洲艺术档案的驻地期间被介绍给了夏碧泉的作品。Raad立即意识到夏与他的虚构合作者Suha Traboulsi的亲近感。Traboulsi和夏之间形成了一种虚构的合作关系,这导致了2016年在AAA图书馆的展览Section 39_Index XXXVII: Traboulsi。

艺术风格

夏碧泉的艺术风格受西方大师影响,版画及平面作品不难发现巴勃罗·毕加索、马蒂斯的影子,但作品最突出的还是夏碧泉融会其中的生活趣味及独到的物料处理手法。夏碧泉长年居于土瓜湾这旧区,附近修车房林立,他善于巧妙地利用各式社区废料拼嵌趣致雕塑,为烂铜烂铁赋予新生命,另外以瓦通纸拼贴上漆的平面作品亦属夏碧泉另一招牌艺术特色。

作品展览

夏碧泉的展览记录包括在1979年在多伦多的Shaw Rimmington画廊,1981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艺术中心的“思考雕塑的照片”,1986年在香港的Alisan Fine Arts,1991年在台北市的Hanart T Z画廊,1992年在香港艺术博物馆的“香港艺术家系列:夏碧泉”,1994年在香港的Hanart T Z画廊,1997年在中国油画画廊的“夏碧泉-有情有义:浮雕版画个展”等个展。

他还参加了多次群展,如1969,1972,1975年的香港当代艺术展,1976, 1978, 1980年的挪威国际版画双年展,1977年的香港当代艺术展,1978年的第六届国际版画双年展,1979–1983,1989年的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1984年的当代户外雕塑展,1985年的雕塑展,1991年的第五届国际版画双年展,1992年的第十届挪威国际版画三年展,1997年的重聚与远见 -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当代艺术,1997年的香港艺术1997等。

奖项

夏碧泉在艺术生涯中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1975年的市政局美术奖(雕塑和版画),1978年的香港香港仔中心雕塑设计比赛一等奖,1991年的年度艺术家奖(年度版画家),1993年的铜牌,第一届版画展,西安,1996年的鲁迅版画奖,中国版画家协会,1997年的艺术发展奖学金,香港艺术发展委员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