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成窑五彩

成窑五彩

成窑五彩,又称作斗彩,是一种独特的陶瓷装饰技法。其制作过程包括先以釉下彩青花绘制花纹的基础部分,随后使用釉上彩进行补充,最终形成由两种色彩组合而成的精美纹饰。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是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我们注意它既有纯釉上五彩,就是全部都在釉上画的,还有一种就是釉下青花,给釉上诸彩各种彩相结合的叫青花五彩。

历史背景

成窑五彩,即斗彩,起源于明代宣德年间,但在当时的实物作品较为稀少。到了成化时期,斗彩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赞誉,明清时期的文献中常将其称为"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这一时期的斗彩瓷器以其简洁而精致的平面设计著称,主要题材包括花卉、鸟类以及人物形象。制作方法通常是先用青花描绘出图案的大致轮廓,然后施以透明釉并经过高温烧制。接着,在已烧制好的釉面上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填充不同颜色的釉料,通常采用三至五种颜色,最后再次入窑进行低温烧制。根据专家陈万里先生的研究,成化斗彩可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多种类型。此外,成化斗彩的器形大多小巧玲珑,如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其中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部带有"青花"字样。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经低温烧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

参考资料

“斗彩”的起源和发展,和五彩有什么区别.网易.2024-10-22

皇家威严之下的一抹童趣——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人民网.2024-10-22

斗彩.故宫博物院.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