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紫薇(拉丁学名:Lagerstroemia villosa Wall. ex Kurz.),为千屈菜科紫薇属下的一个种。乔木,高10-15米,小枝、花序及叶片两面均被灰色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对生或近对生,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在两面均凸起,网脉在下面稍明显;组成球状或塔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花萼倒圆锥形,波状,裂片三角形,常反曲,内面无毛;花瓣缺或披针形,花药椭圆形,药隔卵形;子房近球形,无毛。蒴果椭圆形,果皮无棱而稍有皱纹,灰黑色;花期秋冬季。生于海拔700-1000米的杂木林中。中国仅见于云南海;亦分布于越南、缅甸及泰国。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胸径达30-48厘米;小枝、花序及叶片两面均 被灰色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对生或近对生,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5-4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侧脉6对,在两面均凸起,网脉在下面稍明显;叶柄长2-4毫米,被柔毛。
花小,密集,组成球状或塔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长和宽均约3厘米;花5-6基数;花萼倒圆锥形,长约5毫米,有5-6条翅状的棱,波状,上部5-6裂,裂片三角形,常反曲,内面无毛;花瓣缺或披针形,长2毫米;雄蕊25-26,通常5-6枚较长,花药椭圆形,药隔卵形;子房近球形,无毛。
蒴果椭圆形,长9-16厘米,直径6-10厘米,3裂,果皮无棱而稍有皱纹,灰黑色;种子连翅长9-10毫米。花期秋冬季。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1000米的杂木林中。
喜温暖湿润,喜阳光而稍耐阴,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和耐旱力。喜生于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沙壤中,在粘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速度缓慢,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容易烂根。萌蘖性强,生长缴慢,寿命长。
主要价值
紫薇的观赏价值高,花条柔软,易繁殖,可根据需要攀扎成各种形状,是盆景、桩景的材料,抗污染力强,是一种适合大城市和工业区的绿化树种。紫薇在园林中栽植使用较为广泛,但多以灌木多分枝形式栽植,很少以独干式出现,紫薇无论是孤植或是丛植,或与其他树种配植均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保护现状
2021年9月7日,毛紫薇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