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是1984年9月24日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同意恢复已经停办了18年之久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校,后更名为社会主义政治学院,1986年9月再更名为社会主义学院。
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已有四十五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讲习班
(1956年2月-1959年2月)
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部的指示精神,决定成立工商界讲习班,1956年2月开始筹建,9月建成后更名为社会主义讲习班。校舍面积1200平方米,人员编制11人,设正、副班主任各一人。10月9日第一期讲习班开学。学员对象为省、市工商联委员、常委,县工商联正、副主任、委员。学期四个月,教学内容以学习社会发展史为主,进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讲习班办了两期,培训176人。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政治学校
(1959年2月-1966年)
1959年2月经省委批准,在社会主义讲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学校。首任校长由统战部长兼任,教育长也由一名副部长兼任,设一名副教育长主持学院工作。学校设教务处,教务处下设办公室、编制30人。培训对象扩展为各民主党派领导成员、政府机构副处级以上非中共党员干部、省、市政协常委、委员、县政协副主席、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私方代表及其家属、宗教界上层人士、统战系统的党、团员干部,培训时间七周至七个月不等。培训内容以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共办了七期培训班。培训了66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办,人员解散,校舍被占用。
第三阶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1984年9月24日-2000年)
1988年有了校舍,1993年通过换房迁,
2000年底学院开始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前进。
2006年迁入现址。
办学条件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校园750平方米。2000年行政拨款136万元。
学院专职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41.8岁,占全院职工总数的33%,其中正高职称资格6人(实聘4人),副高职资格7人(实聘7人),讲师以下6人。学院聘请由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的兼职教师40人。
办学成果
学院建成以来,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举办培训班61期,培训学员2468人次;发表论文、文章675篇,出版论著23部,出学报23期(截止到2000年);后勤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除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外,学院还积极参加了抗洪救灾、扶贫等活动。
荣获了省直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党风建设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机关党总支被省委统战部机关党委命名为先进党组织。
组织机构
(一)办公室
办公室是学院党组和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协调全院党政事务和院内各处室间的工作关系;负责学院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和重要活动的组织筹备;督查、督办工作;学院党政公文处理、机要文件的收发及保密工作;院内印信的使用与管理;档案管理工作;起草学院综合性文稿、领导讲话稿等文字材料;编发学院《工作动态》和《通报》;指导市地社院工作;全院目标责任的汇总、考核及年终总评工作;安排与协调学院的接待工作;协调领导工作安排、出行及接待等事务安排;负责学院新农村帮建的日常协调和服务工作;上级单位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现有工作人员5人。
(二)人事处
人事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教职工的引进、调配、培养、培训、考核、奖惩、任免等管理工作;负责院内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负责工资福利及院内分配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工作;负责院教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负责人事档案与人事信息统计管理工作;负责工人的考工定级工作;承办出国出境人员的政审工作。人事处现有工作人员4人。
(三)教务处
教务处是负责组织教学活动的办事机构和负责教学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落实省委统战部下达的培训计划和举办各类相关培训班;组织教学活动;掌握教学动态,收集和整理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聘任和教师工作量管理工作;组织和实施开学和毕(结)业典礼,以及有关教学方面的参观、评比和表彰等活动;组织和实施新专题、新教师的试讲工作;负责教材采购和发放工作;负责学员的的学籍管理,建立和保管好教学档案;负责学院的图书馆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编发《信息摘编》。教务处现有工作人员9人。
(四)总务处
总务处负责学院的后勤服务与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主体班的后勤服务;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的购置、调配、保管、维修、管理;负责各种办公物资的采购、分配、供应和管理;负责与同心大厦抓好安全保卫、防火工作,协调安排职工洗澡、就餐,教室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学院车辆管理和驾驶员安全教育;负责学院的基建、维修工作;负责学院的财务工作、房改工作、节能减排和接待工作。同时,做好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现有工作人员10人。
(五)专业理论教研室和基础理论教研室
专业理论教研室和基础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本教研室的教师进行主体班专题课程的教学研究,上好主体班课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调研、撰写;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调研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作用,促进全室教师教学、科研及政治、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专业理论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基础理论教研室现有教师3人,
(六)科研处
科研处主要负责科研规划、科研组织与管理、社会调查、学术交流活动、黑龙江省统一战线史研究会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有关科研工作。科研管理主要是对学院教学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学术活动、社会调研的完成情况统计;组织申报、立项、结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加评奖优秀科研成果奖励等工作。黑龙江省统一战线史研究会成立于2004年6月,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学术团体,秘书处设在科研处,负责日常工作。现有工作人员2人。
(七)学报编辑部
学报编辑部是学院内设机构,负责学报的组稿、编辑、出版、发行,每年发行4期学报,并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原名《统战论丛》,1985年恢复办院时创刊),1999年正式公开出版发行,是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综合学术理论刊物。《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学报》不仅在省内拥有较广泛的读者群,现在拥有网上用户3384个,分布27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工作人员4人。
(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文化交流处
中华文华学院文化交流处是学院内设机构。2006年学院加挂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学院与中华文化学院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中华文化学院主要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推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现有资源,面向社会培训人才。现有工作人员1人。
(九)机关党委
机关党委成立于2002年。主要职责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和学院党组的决议、决定;负责理论学习、组织建设、党费收缴和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下设4个党支部,即办公室党支部(由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文化学院办公室组成),教务处党支部、总务处党支部和教学科研党支部(由科研处、专业理论教研室、基础理论教研室组成)。现有工作人员2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