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旭村

马旭村

马旭村,女,1971年11月出生于唐河县,是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2003年加入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3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她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淀区委员会委员。2019年1月8日,马旭村参与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简介

她于1992年获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士,1997年获中科院盐湖所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德国马普研究学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加入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研究工作

1. 超高真空下扫描隧道谱和局域功函数测量;2. 超高真空下金属磁性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结构与磁学性质研究。研究手段包括俄歇(Auger)电子能谱、低能电子衍射(LEED)、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以及表面磁光克尔效应(SMOKE)。研究的体系有:Fe/O/Cu(1 1 25)和Fe/P TCDA/Ag(10 8 7);3.碳氮纳米管的制备和场电子发射性质研究: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 积方法制备了大面积定向有序的碳氮纳米管,这种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线性聚合的纳米钟结构。利用这种结构特点,对聚合的纳米钟进行拆分,得到几个甚至单个的纳米钟(直径14nm,长16nm)。成功制备了碳氮纳米管-碳纳米管的异质结。这些可长可短的纳米钟和异质结具有新颖的电学性质,对纳米器件的制作和研究具有潜在的意义。另外,碳氮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场电子发射性能,阈值电压为1.0V/mm,在5-6V/mm的电场下,最高发射电流可达200mA/cm2。相关的三篇主要论文(APL语言 75 (1999)3015,APL 77 (2000)4136和APL 78 (2001)978)已被引用超过120次。

作为负责人目前承担着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继续开展二维金属薄膜表面吸附/催化的量子调控研究工作。

人物荣誉

2022年11月,入选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物理系四位老师入选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清华大学物理系.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