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
电影《公民凯恩》(英文:Citizen Kane)是美国导演奥森·威尔士的处女作,他同时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主演和监制。影片主演还包括约瑟夫·科顿(Joseph Cotten)、多萝西·康明戈尔(Dorothy Comingore)、阿格妮丝·摩尔海德(Agnes Moorehead)和鲁斯·沃里克(Ruth Warrick),于1941年9月5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美国报业大亨凯恩在庄园中去世后,记者汤姆逊试图通过拜访凯恩生前亲近之人企图弄清其临终遗言“玫瑰花蕾”之含义,但最终没有调查出真相的故事。
《公民凯恩》是奥森·威尔士最富盛名的作品,位列美国电影学会(AFI)评选的“AFI百年百大励志电影”榜首,1962年本片首次在英国电影协会(BFI)所出版的《视与听》杂志每十年评选一次的“最伟大的十部电影”榜单中位列第一,并停留榜首50年之久。除此之外,《公民凯恩》还在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等8项提名。
影片剧情
1941年在“上都”庄园里,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奥逊·威尔斯饰)说完他的临终遗言“Rosebud”(玫瑰花蕾)后便去世了。媒体展开了对凯恩铺天盖地的报道,凯恩的遗言“玫瑰花蕾”引发众议,记者汤普逊(威廉·阿伦德饰)决定拜访凯恩生前亲近之人弄清“玫瑰花蕾”的含义。 汤普逊首先找到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多萝西·康明戈尔饰),但苏珊没有同意他的采访。随后汤普逊查阅了凯恩监护人赛切尔先生(乔治·库鲁里斯饰)的档案材料,从资料中汤普逊了解到凯恩在一个雪天离开父母,那天他带着雪橇在屋外玩耍以及他从25岁开始接管纽约《问事报》。
接着汤普逊拜访了《问事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埃弗雷特·斯隆饰)。伯恩斯坦讲述了凯恩和他的朋友杰德戴·李兰德(约瑟夫·科顿饰)将《问事报》做大做强的经历,在凯恩的经营下《问事报》的发行数达到了纽约最高。1900年在凯恩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与美国总统的侄女艾米丽(鲁斯·沃里克饰)结婚了,但据伯恩斯坦透露,两人的关系在结婚两个月后就变得大不如前。
之后汤普逊在医院见到了李兰德,李兰德回忆起凯恩结识第二任妻子苏珊的情景。那时凯恩不再满足于企业家的身份,于是参加了州长竞选。本来占优势的凯恩因为竞争对手公开了他与苏珊的婚外恋情而败选。艾米丽和凯恩离婚两年后和儿子均死于车祸。随后凯恩与苏珊结婚,斥巨资为其建造了芝加哥歌剧院。然而苏珊的首场演出就遭遇失败,凯恩因为李兰德对苏珊的态度与其分道扬。
汤普逊再次尝试拜访了苏珊。这次苏珊讲了许多细节:凯恩坚持让苏珊登台演出,但观众的评价让苏珊感到痛苦,她吞服大量安眠药,凯恩才同意她退出歌坛。凯恩为苏珊建造了一座庄园,但苏珊对庄园里单调的生活十分厌倦,两人的关系也大不如前。在1928年的某一天,苏珊离开了凯恩,离开了庄园。
尽管苏珊道出了许多细节,但她也与其他人一样对“玫瑰花蕾”的含义一无所知,她建议汤普逊到庄园里找管家雷蒙(保罗·斯图尔特饰)谈谈。汤普逊来到庄园,雷蒙告诉汤普逊:苏珊走后,凯恩毁掉了她的卧室,但捡出一个飘扬着雪花的玻璃球,直到临终时凯恩都将其握在手中。汤普逊请人处理了庄园里无用的东西,一个人将一个印有“玫瑰花蕾”的雪橇扔进了火炉中,最后的线索随着大火逐渐消失。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故事原型
《公民凯恩》以纽约报业大亨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为原型,以及奥森·威尔士童年时寄居他人家中的经历创作而成的。
原型赫斯特集团和主角凯恩之间的联系十分明确:两人都建造了巨大的豪宅,都有出版帝国,都反对腐败的政治机器且几乎没有度过大萧条时期的金融灾难。《公民凯恩》中凯恩竞选纽约州州长失败,而现实生活中的赫斯特在美国国会担任众议院议员,在竞选市长时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幕后故事
此片的化妆十分精细,凯恩与第一任妻子艾米丽跨越8年的早餐戏中,两位演员在荧幕上展现出了微妙的年龄变化。用于让奥森·威尔士看起来年迈的特殊隐形眼镜让其感到非常痛苦,佩戴时由一名医生将它们放进威尔斯的眼睛里。威尔斯戴上它们时很难看清楚,这导致他在拍摄凯恩砸掉苏珊房间的那场戏时割伤了手腕。
在只有10万美元布景预算的情况下,影片采用了大量特效镜头,特效镜头之多超过了30年后的《星球大战》。 影片最初的硝酸盐底片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火灾中丢失了。
1941年1月3日,有影响力的八卦专栏作家Hedda Hopper观看了未完成的《公民凯恩》的预览放映后,将这一消息传达给了赫斯特集团。放映仅几天后,赫斯特就向他的所有出版物发送了消息,不要为这部电影做广告。并企图以80万美元买下影片禁止其上映。
主题与亮点
主题
“玫瑰花蕾”代表着凯恩无法追回的那份童年的天真以及不能控制的一生中所失去的宝贵的东西。奥森·威尔士在片中首创“性格悬念”,通过凯恩生前不同亲友的讲述展现了凯恩复杂的性格历程。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玫瑰花蕾”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这个悬念在影片结尾以隐晦的方式被揭晓,这是凯恩童年时代的雪橇。凯恩的一生交织着无数的得到与失去,童年时期他被剥夺了感受母爱的途径但却获得了监护人为他添置的不少家业,青年时期他建立了自己的报业帝国、有了看似美满的家庭和光明的前途,但所有这一切也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尽数失去了。凯恩生前手握玻璃球,其中雪花的飘扬必定会让他想起离开母亲的那个冬天,以及一生中那些他曾经拥有却终究失去的宝贵的东西,从母亲的呵护、光明的前途、信赖的朋友以及曾经的家人。
影片通过塑造凯恩这个立体化人物形象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与批判。凯恩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他的孤独和异化是空虚贫乏的资产阶级生活的必然现象。他就像美国社会里许多大人物一样,为了满足无止尽的欲望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凯恩生前挥金如土,降低报纸的零售价、以大价钱收集珠宝雕塑、斥巨资建造歌剧院将苏珊打造为歌星,都出自对于权利的渴望和虚荣心的驱使。而当他的传媒帝国倒塌、竞选州长梦的破碎以及身边亲友皆众叛亲离后,他愤怒地砸毁苏珊房间里的一切,只带走了一个飘扬着雪花的玻璃球然后迎来了自己的死亡,凯恩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千千万万心灵空虚之人的缩影。
叙事
《公民凯恩》突破了好莱坞类型电影叙事的范式,模糊了类型化的概念。本片没有采用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多角度,开放性的叙事手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跟随记者汤普逊的轨迹,叙事时空在现实时空和过去时空之间跳转,每一次闪回过后,观众都会对凯恩扑朔迷离的人物形象和“玫瑰花蕾”之谜有更清晰的把握。这样多角度的叙述有利于对片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更加完整的刻画。
视听语言
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完整展现空间和丰富复杂的现实情景,给观众提供了自己去感受、思考的空间,不同于苏联蒙太奇学派那种将故事时空裁剪并进行拼接和组合的方式,为现代派电影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片中经典的景深镜头如苏珊服药试图自杀的一场戏,前景的桌上摆放着药瓶,中景是床上昏迷不醒的苏珊,而凯恩推门而入位于画面后景。药瓶显然是导致苏珊昏迷的最直接原因,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凯恩强加于苏珊身上想要其成为歌手的期待,物件摆放的位置和影片所要表达的人物和内涵紧密相连。
该片还多次使用了大仰角拍摄,与传统仰角镜头相比能够更形象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增加画面的造型感。此外,大仰角拍摄使得天花板大面积暴露在画面内部,如苏珊离开凯恩时房间内的天花板大量出现在镜头画面中。更多的仰角镜头出现在凯恩政治、事业、爱情失败的时候。表现了凯恩虽外表强大内心却极其落寞的矛盾。
荣誉奖项
参考文献: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影响与评价
影响
1941年5月1日,雷电华电影公司影片公司在纽约皇宫剧院举行了《公民凯恩》首映式,赢得了当地评论家的赞叹。但1941年《公民凯恩》正式上映时,票房极为惨淡,令投资出品发行的雷电华影片公司大亏了一笔。雷电华收回了奥森·威尔士对后续拍摄影片的完全主导权。截至2022年10月25日,《公民凯恩》的全球总票房共计164万美元。
《公民凯恩》在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及其他8项奥斯卡提名,但威尔斯在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受到了嘘声,于是雷电华电影公司将这部电影存档。几年后,当《公民凯恩》重新发行时,它才开始因其开创性的摄影和声音效果,以及戏剧、黑色喜剧、历史、传记甚至假新闻片以及“模拟”镜头等元素的巧妙结合而获得当之无愧的赞誉,为自那时以来制作的数百部电影提供了参考。
《公民凯恩》是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人们所公认的创新之作和经典之作,被称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 该片对于视听语言的创造性运用推进了电影语言的演进,动摇了电影艺术传统的大厦,威尔斯对影像和音响的创造性处理可谓是首创。
评价
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公民凯恩》在影评网站烂番茄所收集的127篇专业影评中,得到了99%的好评率,在超10万次的大众评分中获得了90/100分的高分。在Metacritic上该片被列为“必看影片”,并获得了8.4/10的评分。中国影评网站豆瓣电影上共约10万人为本片做出评价,平均得分8.8分(满分10分)
“法国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曾在自己的多篇文章中述及奥逊·威尔斯及其作品《公民凯恩》,还根据自己与威尔斯的两次访谈写就了《奥逊·威尔斯论评》(《Orson Welles:A Critical View》)一书。巴赞盛赞威尔斯片中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他认为《公民凯恩》中威尔斯对经典好莱坞时期还非常罕见的广角景深镜头的运用,保证了对现实的完整呈现,电影由此获得了更具有现代性的电影语言。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普多夫金在看完《公民凯恩》后致信威尔斯,并表示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的编剧技巧、导演处理和精彩表演令他十分敬佩。
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朗索瓦·特吕弗称当《公民凯恩》1946年7月在巴黎首映时,这部电影就让当时年仅28岁的安德烈·巴赞十分感兴趣,对威尔斯赞赏不已。而特吕弗这样评价威尔斯:“有声电影只给我们带来一位,其风格只需看三分钟就能立刻被辨识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电影导演,他的名字是奥森·威尔士。”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埃博特(Roger Ebert)将《公民凯恩》列入自己的“伟大影片集”中,并表示《公民凯恩》不仅是部伟大的电影,它是有声电影出现初期的集大成者——犹如《一个国家的诞生》是默片时代的颠峰,《2001漫游太空》建立了一种指向未来的叙述——这些高峰屹立于其他所有的影片之上。
《视与听》主编尼克·詹姆斯(Nick James)对于《公民凯恩》连续50年位列“最伟大的十部电影”中第一的结果称专家们的投票结果犹如一块试金石,它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对全球电影的看法。
美国杂志《综艺》(《Variety》)上的一篇影评评价电影《公民凯恩》是奥森·威尔士的一次胜利,他凭借着这部电影在一夜之间进入了电影票房人物的最高行列。《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的影评称赫伯特·威尔斯聪明且与众不同,他在《公民凯恩》中追溯一个人从童年到死亡的一生,在简短的闪回中呈现出基本的细节,为观众刻画了一个重要的人物。
尽管《公民凯恩》饱受赞誉,但1941年《芝加哥论坛报》曾发表过一篇有关《公民凯恩》的负面影片,该评论是在1941年《公民凯恩》首映几天后发表的,这位评论家给这部电影贴上了“失败”的标签,并写道,这部电影受黑色电影启发的视觉效果和阴影的使用“让人毛骨悚然”。
参考资料
豆瓣电影.公民凯恩.豆瓣.2022-11-17
公民凯恩_剧情..时光网..2022-11-17
公民凯恩_获奖记录.时光网..2022-11-17
.现代电影的先河——《公民凯恩》..青岛日报.2022-11-17
公民凯恩_幕后花絮.1905电影网..2022-11-17
公民凯恩_更多资料..时光网..2022-11-17
公民的幻影:《公民凯恩》和二战前夕的社会危机..界面新闻..2022-11-17
《公民凯恩》.中国中央电视台.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