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清代将领,曾在1768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叛乱中建言献策,平定了昌吉叛乱。相关记载见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正文

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

乾隆戊子年的昌吉叛乱,事先没有什么迹象。驻屯官在八月十五日夜犒劳流放到这里的屯民时,在山坡上摆了酒,男男女女杂坐在一起。驻屯官喝醉了,硬逼着屯民的女眷唱歌,结果立刻激起民变,杀了驻屯官,抢劫军器库,占领了昌吉城。十六日早上,谍报传到乌鲁木齐市时,大学士温公便催促集结兵力前去镇压。但当时兵力都分散在各个军屯里,城里只有一百四十七名军士,幸好都是些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没有把叛民放在眼里。

温公就带着这些兵士出发,走到红山口时,守备刘德向他建议说:“到昌吉回族自治州还有九十里路,我们骑马必须赶一天才能到城下,结果就是敌人安逸而我军疲惫,敌人坐守而我军仰攻,恐怕不是一百多兵士就能打胜的。而且从这儿到昌吉都是平原,玛纳斯河虽然比较宽,到处都可以骑马渡过,没有什么险要的地方可以扼守,可以扼守的地方,就只有这个山口的一条窄窄的路。叛民占领了昌吉城,就决不会守在城里等着,肯定会乘胜攻来。将军不如就驻守在这儿,隐蔽在悬崖后面。叛民不知我军虚实,等他们赶到,就能据险往下猛击,这样是反仰攻为坐守,反奔劳为安逸,贼兵就能攻破。”温公采纳了刘德的意见。在叛民将要赶到山口时,刘德左手举着旗帜,右手握着利刃,命令士兵:“从敌军的烟尘判断,他们不过一千来人,但都是些亡命之徒,如果拼死而战,不容易抵挡。幸好他们骑的都是屯马,没有经历过战阵,一旦受到狙击必定会往回跑。你们都举着枪蹲下一条腿,只管打敌人的马腿,马一跑,人也就乱了。”他又下令道:“刚看见人影时就开枪,不但打不中敌人,发射药就先打完了,敌人到眼前来时反而没有弹药。你们要看到我手中旗帜舞动,才能开枪;有谁先开枪的,我杀了他。”一会儿,叛民枪声大作,惊天动地。刘德说:“他们这是空放枪,没什么用的。”等敌人的铅弹把前队的一个士兵打伤,刘德才说:“敌人的枪弹打中了我们,我们开枪也能击中敌人了。”他举旗一挥,枪弹齐发。叛军的马果真横冲直撞起来,自相践踏,队伍也乱了。清兵于是乘势冲出,叛民大败而归。

温福叹息道:“刘德的长相像个乡巴佬,临阵却能这样镇定自若。而那些参将、都司,只会迎来送往跑前跑后而已。”所以这次战斗就以刘德为首功。因为捷报不能把事件记述得过于详细,我这里就详加记录,希望不要埋没刘德的功劳。

参考资料

三种不同视野下的昌吉之乱.中国知网.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