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美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城厢镇,隶属于镇政府,距离镇政府驻地西偏北2公里。古称塘尾,因陈氏祖祠旁有一泓清水塘“瑶鼎池”而得名。清乾隆,陈宗达与陈元锡双中进士,因“同美”与“塘美”谐音,遂将地名更名为同美。村委会设在榕树尾,辖15个自然村,包括农耕点王、走马、大仑岭和废村龙湖。村西南部有阆山,半山建有阆苑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大殿大门阴镌有一副古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这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村民主要为陈姓

名字由来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乡里陈宗达与陈元锡堂兄弟双中进士,堪称同美,因“同美”与“塘美”谐音,遂而取代为地名。

村委辖区

村委会设在榕树尾,辖15个自然村,农耕点王厝、走马墘、大仑岭,废村龙湖。村西南部有阆山,半山建有阆苑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大殿大门阴镌着一副古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村民主要为陈姓。

厦门翔安区马巷街道同美村在马巷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属马巷镇。辖下方、同美、万家春、后柄、打埔、山头6自然村、11村民小组、671户、2670人。村委会驻下方。以同美村名为名。清属同禾里僻埔保。1943年属侯牧乡赵厝保。1950年称海滨乡,属第五区。1956年并入巷西乡,1959年改称海滨大队,属马巷公社。1961年为同美大队,属巷西公社,1964年属马巷公社。1984年改称同美村委会,属后滨乡,1987年属马巷镇。境内有朱文公庙和主文公井等文物古迹。为固原市副将方刘进故里。

人文景观

园 内 原为荔枝园,亦称吉树,后荔枝退化,柿树渐兴。

上 墘 据传该地左边有棵古榕树,枝梢向东南倾斜,所指方向即为榕树尾地方,因地势略高,称榕树尾墘,简称上墘。

后书房 位于村的湖山麓,香山之下。相传清代族中文人辈出,村中贤人合资建造书房,办私塾,延师教子。因立馆稍晚,故称后书房。

巷头山、巷头街 原为小山丘,为该村出入的主要通道。古时,先人开山修路,后在路两侧建有房屋,形成街道,实为小巷。此小丘为巷头山,因有小街,则称巷头街。

旧衙、新衙 以清乾隆(1736—1795年)两个进士在此兴建衙府而得名,堂兄陈宗达先中进士,为光宗耀祖,兴建一座三进两厢的闽南式大厝,人称“进士衙”,也称“旧衙”。6年后,其堂弟陈元锡亦中进士,仿其规模建造衙府,称为新衙。后因人丁繁衍,成为两个自然村的地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