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崖柏

崖柏

崖柏(拉丁学名:Thuja sutchuenensis),别名四川侧柏,为柏科崖柏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崖柏主干明显,树干笔直,成年崖柏株高可达20米,枝条密,分枝平整,雌雄同株,异交,花单性,生于小枝顶端。崖柏雄球花近椭圆形,药隔宽卵形;崖柏雌球花近卵形,珠鳞宽卵形,种鳞倒卵状椭圆形。崖柏是中国特有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主要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城口县、开县,四川省宣汉县。崖柏主要分布在低山偏暖性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中山偏湿性针叶林带内,垂直分布在海拔700~2200米的富含钙质的山地。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崖柏具有药用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治疗咳嗽、哮喘、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此外,崖柏作为保健产品、雕刻木料、室内装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发现历史

1892年4月,法国植物学家法戈斯(Farges)在城口厅(今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脉石灰岩山地首次发现崖柏,并于1892年、1900年采集植物标本。但在之后的时间内,未再发现该物种,崖柏曾在1992年《中国植物红皮书》、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被评定为已灭绝物种。1999年10月,重庆林业局组织专家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时,在城口县大巴山腹地重新发现了崖柏。

形态特征

植株

崖柏的主干明显,树干笔直,成年崖柏株高可达20米,树冠金字塔状。树皮灰褐或褐色,长条薄片状开裂。崖柏生长缓慢,年径生长量约为0.2厘米,树龄为20~25年的崖柏,胸径约为5厘米。10年生幼树的平均植株高约1.5米,移栽35年后崖柏植株高约3.5米。

枝叶

崖柏枝条开展,分枝平整。生长鳞叶的小枝扁,枝条密。崖柏小枝中央之叶呈斜方状倒卵形,为鳞形叶,长1.5~3毫米,宽1.2~1.5毫米。小枝中央之叶有隆起的纵脊,部分纵脊有条形凹槽,先端钝,下方无腺点。侧面之叶呈船形,为宽披针形,稍短于中央之叶,宽0.8~1毫米,先端钝,尖头内弯,两面均为绿色,无白粉。叶交叉对生,或3~4片轮生,或螺旋状着生。

球花

崖柏为雌雄同株,异交,花单性,生于小枝顶端。崖柏雄球花近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约8对,交叉对生,药隔宽卵形。雄球花小孢子叶3~8对,绿色。小孢子叶初期近圆形,叶内凹;中期轴伸长,叶稍外展,基部肉质膨大;后期近矩圆形,每个小孢子叶具有4枚小孢子囊,雄蕊约8对,每对雄蕊具有4个花药。崖柏雌球花近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绿色,珠鳞宽卵形,种鳞倒卵状椭圆形,鳞背隆起,中部每珠鳞着生2枚直生胚珠,珠孔端浅裂。花期在4月中旬。

球果

崖柏幼小球果长约5.5毫米,椭圆形,种鳞8片,顶部下方有一鳞状尖头,最外层种鳞倒卵状椭圆形。10月中旬为崖柏球果成熟期,成熟球果为深褐色,呈椭圆形,长5~7毫米,宽3~5毫米。崖柏球果种鳞3~6对,仅中间2~3对种鳞发育,并着生有4~8枚种子。种子长约3~7毫米,宽1.5~3毫米,背面凸起,腹面微凹,为小粒种。

物种分布

崖柏分布范围狭窄,是中国特有的狭域独有种。崖柏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城口县开州区以及宣汉县,重庆市城口大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崖柏集中分布地。

崖柏分布范围狭窄,是中国特有的狭域独有种。崖柏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城口县、开县以及四川省宣汉县,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崖柏集中分布地。

生长习性

崖柏水平分布在31°30'~31°50'N,108°30'~109°15'E,垂直分布在海拔700~2200米的富含钙质的山地。

崖柏主要分布在低山偏暖性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中山偏湿性针叶林带内,崖柏生长要求气温适中,超过32摄氏度生长停滞,在-10摄氏度下持续10天即受冻害。该区域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主要为山地褐土和棕色森林土,能够扎根于裸露在外的岩石上,母岩主要有大理石砂岩板岩等。

崖柏喜向阳、通风、干燥的环境,自然分布区域多为阳光充足的山坡或山脊,主要集中在山的西坡和山的南坡,抗风、耐干旱、耐土壤贫瘠能力强。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

崖柏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约为25℃,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崖柏播种采用开沟点播法。播种前1天,应将芽苗床浇透水。播种后,用细土覆盖。苗床上需及时搭建拱棚,温度控制约为25℃,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扦插

崖柏硬枝插穗在早春采集,嫩枝插穗在夏季或秋季采集。硬枝插穗应选用1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的营养枝,嫩枝插穗应选用当年生旺盛生长的半木质化新梢,长度10~12厘米,插穗基部直径在1.5毫米以上。崖柏插工作宜在光照较弱的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做到随时采集、随时截断、随时扞插。扦插前,需要用竹签等工具在容器的基质上插孔。

自然繁殖

自然状态生长下,崖柏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崖柏于8月分化出大、小孢子叶球,次年3月传粉,为花粉无气囊、具传粉滴、胚珠直立型传粉机制,球果于10月开裂。崖柏种子较小,千粒质量为1.5克,饱满种子少,整个发育过程中均存在败育。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崖柏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崖柏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10年1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评定为(EN)濒危物种。

致危因素

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因崖柏野生种子结实率低,败育度高,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有限,林下天然更新不良,且阔叶乔木入侵亦带来严重影响。崖柏幼苗在灌木层中,资源利用能力弱,不具有竞争优势。

种群现状

随着崖柏繁育研究进程不断加快,不断重视生境的保护工作,崖柏数量有所增长,种群现状有所好转。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重庆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有5000~7000株成熟崖柏。

保护措施

加强崖柏种群就地保护,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崖柏种群及其生境的外界干扰,适当的人为干预,可以为崖柏种子的萌发创设条件,加快崖柏种群的繁殖速度。同时,可以开展种群回归工作和保育研究,采用人工繁育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种群更新的目的。人工繁殖野外回归工作已有成效,2021年12月已有回归种群开始结实。

病害防治

崖柏种子萌发出土后,每隔10~15天喷施药剂,以防治芽苗猝倒病或立枯病。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并对周边土壤进行消毒。

功用价值

医药价值

现代医学表明崖柏具有一定的药理学价值,能够有效治疗咳嗽、哮喘、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其中,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功效显著。崖柏叶片和木材中含有多种精气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崖柏叶和木粉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开发为药物。崖柏油脂较厚,油脂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主治高血压、咳嗽、心肌缺血等疾病。

经济价值

崖柏相关的保健产品已经被开发,包括崖柏酒、崖柏枕、崖柏茶、崖柏芳香油、崖柏粉等。崖柏树根以及树干的外形各异,树根纹理细腻丰富、坚硬耐腐,是良好的雕刻材料。崖柏木材、枝叶和果实能散发浓烈香味,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有一定的清洁杀菌的功效,适合作为室内装饰品。

科研价值

可针对崖柏群落开展了生态学研究,调研其区系特点、生境特征、垂直结构、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大小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遗传多样性等,开展动态监测,确定对崖柏种群延续影响的因素。最终改善崖柏生存现状,扩大崖柏种群和个体数量。此外,可对崖柏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等相关鉴定,为崖柏的开发利用以及崖柏的现代生药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

崖柏.www.iplant.cn.2022-09-23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www.gov.cn.2022-09-23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极小种群植物——崖柏.www.forestry.gov.cn.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新一代崖柏有望诞生.digitalpaper.stdaily.com.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