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哲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相关科学领域存在的普遍规律的理论探究,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地球科学认知中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哲学性思考和系统的总结。

研究内容

地学哲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地球观、地球科学技术观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方法论。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地球科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哲学问题、地球科学与其他领域如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的议题,以及找矿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探索。

历史沿革

地学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81年,当时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由张文佑先生倡议并联合其他十位代表发起了地学哲学专业组。随后在1982年4月,组建了一个由张文佑担任组长的七人筹备小组。1983年,首次全国地学哲学研讨会召开,会议中提到了地学辩证法的概念、对象、范畴、规律以及地学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1988年,第二次地学哲学研讨会上,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地学哲学的整体体系和构建其理论框架。1989年,《地学哲学概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地学哲学理论研究的新阶段。进入九十年代后,地学哲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涌现出了陈国达的《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和《大地构造研究中的辩证思维》,马宗晋的《地球动力学发展中的地球整体系统论》以及白屯的《从地质运动形式到地球运动形式》等一批重要成果。

参考资料

地学哲学的起源、发展与创新.矿业界.2024-11-20

关于地学哲学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0

朱训与地学哲学——纪念地学哲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微信公众号.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