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铁路
沪杭铁路,又名沪杭线,一条从上海通往浙江杭州的铁路线,现为沪昆高速铁路沪杭段。沪杭铁路全长200.3公里,车站19个。起点上海虹桥站和沪宁铁路衔接,终点杭州站和浙赣铁路、宣杭铁路相接。
沪杭铁路1906年动工,1909年建成,同年4月全线通车。1915年沪杭、沪宁接轨线开工兴建,1916年12月正式通车。沪杭线起点由上海南站改到上海北站,增设梵皇渡、徐家汇、龙华新站。解放后,铁道部门对沪杭铁路进行大量的技术更新改造。1973年到1974年底完成沪杭铁路第二线工程初测与初步设计方案。2004年12月起,对沪杭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改造后货物列车牵引重量将由3500吨提高到4000吨,自动闭塞追踪间隔将由8分钟缩短到6分钟,运输能力由每天180对列车提高到240对列车。2006年12月31日,沪杭线与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合并为沪昆线,取消了沪杭线这个名称,改称沪昆线沪杭段。2009年2月26日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开始施工建设。2022年8月18日京杭运河整治配套沪昆高速铁路改建工程顺利完成改线拨接。
沪杭铁路与沪宁铁路相连并与浙赣铁路、湘黔、黔桂铁路和贵昆铁路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中南部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铁路干线,是中国东南沿海主要东西干线组成部分,也是沟通苏、沪、浙三省市的交通干线。
历史沿革
修建背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英国向清政府索办5条铁路之权,其中之一为苏杭甬铁路。同年九月,清政府和英商怡和洋行签订借款草合同,但因英国在南非进行殖民战争而一直未签正式合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粤汉铁路废约运动兴起,浙江绅商集会于上海,商议要求清政府废止苏杭甬铁路草合同,抗拒洋款,自筹资金修建铁路,清政府为民情所迫,遂收回自办。浙江、江苏两省人口稠密,物产富饶,工商业发展较早,银钱业也较发达,社会资金积累较多,上层人士已认识到铁路是营利事业。因此,废约自办修路运动一开始,广大绅商聚集资金484万元和388万元。经清政府批准,两省先后成立铁路有限公司,协力修建苏杭甬铁路,商定以两省交界处枫泾镇为界,浙江铁路有限公司修建枫泾至杭州段,江苏铁路有限公司修建江苏境内段。
开工建设
清政府时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勘测。上海为起点,起点站选在上海县城南缘的半淞园处,定名为上海南站。杭枫段也在同年开始勘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沪杭铁路杭州至枫泾段开工,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同年四月通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上海至枫泾段开工,宣统元年竣工,同年闰二月通车。六月,浙路、苏路在枫泾接轨,上海南站至杭州闸口沪杭全线投入营运,全线长186.2公里,其中苏路上海南站至枫泾段长61.2公里,浙路闸口至枫泾段长125.0公里。全线设上海南站、高昌庙、龙华、梅家弄、莘庄、新桥、明星漕、松江、石湖荡、枫泾、嘉善、嘉兴、王店、石、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临平、桥、艮山门、清泰、南星桥、闸口等24个车站。1909年8月,沪杭甬铁路沪杭段通车营业。上海南站至枫泾这一段称为苏路,自杭州闸口至枫泾称为浙路,长125公里,由浙路公司修建。1910年沪杭甬铁路宁波至曹娥段通车营业,线长77.9公里。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7月和民国3年(1914年)4月,沪杭铁路的苏路、浙路相继由商办收归国有,股本由政府分5年和3年归还给苏路、浙路铁路公司,收归国有后,此后几年对线桥设备进行整治改造,路基加设横向排水坡,加厚道床,并将原颗粒较大的石碴击碎,更换腐朽的枕木,木桥更换为铁桥。民国3年(1914年),沪杭、沪宁(当时为京沪)两线接轨线(即上海北站至新龙华站间的线路,后成为沪杭线的一段)开始勘测,沪宁铁路叉袋角站西端出岔,向西跨苏州河,经梵皇渡、徐家汇至沪杭铁路龙华站和梅家弄站间接轨,设龙华新站,同年浙路公司的三段铁路(杭州至枫泾、宁波至曹娥、江干至湖墅)交归国有,公司所有股本由政府偿还。浙路公司改为交通部直辖甬嘉铁路管理局,归入交通部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民国4年(1915年)3月沪杭、沪宁接轨线开工兴建,同年沪杭铁路开通观潮专列,自上海至长安镇(海宁)。民国5年(1916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正式通车。1919年沪杭甬铁路工人全体罢工,抵制日货,火车停开。1927年为配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沪杭甬铁路全线罢工。1936年苏(州)嘉(兴)铁路建成通车,全长74.4公里(1944年被日军拆除)。浙赣铁路玉山至南昌段通车。沪杭甬铁路萧山至曹娥江段(68公里)开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阻挡日军侵略,当时的国民政府破坏了部分沪杭铁路的铁路设备,之后又遭日军轰炸,重要设备基本炸毁。日军在侵占后,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对沪杭铁路进行修复,维持通车,并于1939年4月30日在上海成立华中铁道株式会社(简称"华铁"),总裁上林市太郎,管辖范围包括沪宁、沪杭线、津浦 线南段、淮南线、苏嘉、江南线及浙赣线东段等。原日军井上风部队大部分人员转为"华铁"员工。1946年浙赣铁路联合公司、理事会及铁路局自重庆迁回杭州。新式汽油火车“西湖号”在沪杭线行驶,时速100公里,4小时到上海。1949年,国民党政府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对沪杭铁路部分设施进行破坏,一些主要桥梁遭炸毁。沪杭铁路共有16座桥梁受到不同程度毁坏。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军管会铁道处会同江南铁路局(后改为上海铁路局)拟订抢修计划,由第三桥梁工程队和铁道工程团5个连协同抢修,8月1日便桥通车,紧接着修复正桥。
新中国时期
整修
解放后,铁道部门对沪杭铁路进行大量的技术更新改造。第一阶段是抢修被毁坏的线桥等行车设备,恢复通车。第二阶段对线桥等设备进行整修和重点结构改造,将临时便桥修复为正式桥,对桥梁进行检定,不符合中—22级载重标准的逐步加固或改造,对线路则进行大补强,更换磨耗钢轨等。第三阶段是有计划地进行大、中维修,使线桥设备保持在较好的技术状态。1950年5月,沪杭铁路全部正桥修复工程竣工并实现通车。
南新环线和沪杭外环线建设
1958年,上海市在西南郊闵行区、吴泾工业区新建两个工业区,并投资修建了新闵、吴泾两条铁路支线,分别于1959年、1960年建成通车。闵行、吴泾工业区所需原料和生产的产品需自铁路上海东、上海北、真如、新龙华等主要车站通过,经沪杭线、真西支线运送。南新环线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事务所设计于1960年2月第一次开工,1961年7月因基本建设缩短战线而停建。1961年11月上海市投资、上海铁路局调拨钢轨第二次复工续建,1962年2月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再次停建,此时路基已铺设钢轨15.4公里,建成涵渠97座。1964年11月第三次复工续建,至1965年8月竣工。通信、信号工程于1965年1月开工,1965年12月竣工。全线于1970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同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双层客车开始在沪杭线行驶。
双线建设
1973年交通部将沪杭双线工程列入勘测设计项目。1973年11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将沪杭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方案报交通部审批。1974年7月8日交通部关于沪杭铁路双线设计任务书报国家计委审批。1974年4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对沪杭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开始初测,同年6月初测完成。初步设计1974年8月开始,同年年底完成并上报。1978年起,在新桥至松江间、松江至石湖荡间、嘉善至七星桥间增加协兴、星华、丁冬三个会让站,1979年完成并投入使用;1979年在新浜站、松江站增加3股道,1980年在枫泾至嘉善间增加了里泽会让站,1981~1982年在七星桥至嘉兴间铺设4.815公里(K90+300~K95+115)双线,并增设嘉北线路所,1982年投入使用,1983年在石湖荡至新浜间、新浜至枫泾间增设久星、大方两个会让站,1984年竣工投产。1985年开始,沪杭双线建设进入较大规模施工,春申至协兴、嘉善至七星桥、松江至星华间双线先后开工兴建,新桥站、七星桥站、春申站改建、扩建工程相继开工,桥梁、涵洞、建筑、通信、信号、电力等配套工程也陆续开工。1985年开始,沪杭双线建设进入较大规模施工,春申至协兴、嘉善至七星桥、松江至星华间双线先后开工兴建,新桥站、七星桥站、春申站改建、扩建工程相继开工,桥梁、涵洞、建筑、通信、信号、电力等配套工程也陆续开工。
之后因为沪杭铁路自客技站(原上海北站)经长宁站(原上海西站)、徐家汇站至新龙华站一段线约长17公里是在市区穿行,影响市内交通,所以在1986年兴建沪杭外环线被列为上海市15件实事之首,沪杭外环线第一期工程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设计,工程于1986年5月2日开工兴建,同年12月28日竣工,12月29日由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剪彩通车。整个工程只用8个月时间。从1987年1月14日起,沪杭线上有40列旅客列车改移到沪杭外环线行驶。1988年春申至新桥间、新桥至协兴间线路和桥涵工程竣工;1989年嘉善至七星桥间、松江至星华间、新桥站及桥涵工程竣工,1990年枫泾至嘉善间线路及桥涵工程竣工,并在工程竣工后即投入使用。1989年铁路工务部门对沪杭外环线上海站至封浜站的线路进行换轨大修,将50公斤/米钢轨的普通线路更换为60公斤/米钢轨的无缝线路,强化了线路结构。1990年开始,上海西站至封浜间开始建设双线,至1990年底,上海西站至匡巷间已建成通车。
后续改造
到1990年末,上海分局管内沪杭铁路线上(不包括外环线)有桥梁(在建的除外)80座;道口46个,其中工务看守道口25个、车务看守道口14个、无人看守道口7个;车站19个,整个沪杭铁路全长200.3公里,区间双线全部修通。沪杭铁路双线因施工期限较紧,部分路基土质差,填土密实度低,造成路基病害。在上海分局管内,K45+000至K46+000、K46+400至K48+400两处共长3000米,K82+000至K89+000处长7000米,通车后陆续出现路基面陷槽,道床翻浆冒泥,线路轨面几何状态严重不良,影响行车速度的提高,后面又进行了有计划地进行整治。
2004年12月起,对沪杭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沪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范围包括:沪杭线上海西站至杭州站,全长202公里;老沪杭线上海南站至春申站11.5公里;浙赣绕行线笕桥站至白鹿塘站30.8公里,工程总投资为11.8亿元,计划工期2年。2006年12月31日18时起,沪杭铁路已与浙赣铁路、湘黔、黔桂铁路、贵昆铁路合并,成为中南部地区东西向铁路干线--沪昆高速铁路的沪杭段,但许多上海人仍俗称其为“沪杭铁路”或“沪杭线”。
2009年2月26日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开始施工建设。该线运营长度158.77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建成后沪杭之间40分钟内可直达。2022年8月18日京杭运河整治配套沪昆高速铁路改建工程顺利完成改线拨接。改线后,往来列车将从京杭运河二通道上方桥梁通过,为京杭运河二通道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与规划
规划
前期方案设计
浙江、江苏两省人口稠密,物产富饶,工商业发展较早,银钱业也较发达,社会资金积累较多。因此,废约自办修路运动一开始,广大绅商认股集资,浙江、江苏两省分别聚集资金484万元和388万元。经清政府批准,两省先后成立铁路有限公司,协力修建苏杭甬铁路,商定以两省交界处枫泾镇为界,浙江铁路有限公司修建枫泾至杭州段,江苏铁路有限公司修建江苏境内段。光绪三十一年开始勘测。江苏境内铁路起点初定苏州市,线路经太湖之滨,地势甚低,夏秋之间常遭水淹,还需跨二条宽各为185米和122米的河流修建两座大桥,费用甚大,因此放弃此方案。又选上海为起点,认为上海是全国商业中心,线路所经地势平坦,工程费用较苏州起点方案少。上海为起点方案起点站选在上海县城南缘的半淞园处,定名为上海南站。杭枫段也在同年开始勘测,在长安镇、硖石两处曾遭地方反对,进展缓慢。
1905年7月24日,为了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夺回浙江省铁路建筑权,在旅沪浙江同乡会(此会是清末革命组织光复会的基础)支持下,汤寿潜与张元济等160余人在上海斜桥洋务局集会,决定成立商办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简称浙路公司),集股自办全省铁路。同年开始勘测设计沪杭铁路。1907年8月,铁路江墅线竣工通车,结束了杭州没有铁路的历史。1909年8月13日,沪杭铁路沪枫、杭枫两段接轨,沪杭铁路全线通车。
双线规划
1973年沪杭铁路开行9对旅客列车、23对货物列车,运输能力已呈饱和状态。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沪浙两省市和沿线吸引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沪杭铁路在国家路网中的地位益显重要,因此修建沪杭铁路双线势在必行。1973年交通部将沪杭双线工程列入勘测设计项目。1973年11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将沪杭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方案报交通部审批。1974年7月8日交通部关于沪杭铁路双线设计任务书报国家计委审批。沪杭铁路按Ⅰ级干线标准设计,主要技术条件:线路等级为Ⅰ级干线;限制坡度为4‰;最小曲线半径为1000米,困难地段800~1000米;牵引定数,近期3000吨,远期3500吨或4000吨;到发线有效长,近期850米,远期1050米;牵出线有效长400~450米。松江区、嘉善县、嘉兴市、硖石、长安镇等站除正线外,上下行各有1股到发线具有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条件。李家塘、春申2处有李莘联络线和沪杭老线分岔,造成平面交叉影响通过能力,李家塘至新桥为控制区段,平行运行图能力为170对,输送能力为6000万吨。
后期建造
1974年4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对沪杭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开始初测,同年6月初测完成。初步设计1974年8月开始,同年年底完成并上报。设计范围是从上海枢纽起经南新环线至杭州枢纽的双线工程和相应的配套工程。经第四工程局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商定,南翔编组站至南新环线K4+500测段由上海铁路局负责设计,南新环线K4+500至沪杭线K165+200测段由第四工程局负责设计。
沪杭铁路第二线工程自南新环线K4+500起至沪杭线K165+200测段,全长157.356公里,其中双线平行地段长125.575公里,单线绕行8处长10.032公里,双线绕行11处长15.138公里。双线平行地段的线间距采用5米,采用4米及4米以上至5米以下的地段有18.670公里,受百年设计水位控制地段有20处长19.820公里,因桥梁扩孔和抬高梁底标高而引起线路抬高的地段有28处长36.290公里,采用便线施工有20处长度为12.660公里。全部双线工程路基土方共478万立方米,其中区间264万立方米,站场214万立方米。共用土地5897亩,其中区间3683亩,站场2214亩。双线桥梁计特大桥2座、大桥3座(这5座桥都在松江~枫泾间)、中桥16座、小桥189座,涵洞247座。生产生活房屋77148平方米,以及信号、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
第四工程局设计的这一段长157.356公里沪杭铁路双线工程,正式概算投资为18678.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19万元。
技术标准
以上资料来源:
沿途信息
沪杭铁路最初规划时,原拟经过桐乡去杭州,因遭桐乡官绅的反对,改为南折,取道海宁市去杭州。这一改道,桐乡境内的崇福、石门、梧桐、乌镇、院等市镇,因偏离铁路线相对衰落;海宁境内的斜桥、长安、硖石等市镇,因铁路的经过而兴旺。
沪杭段(上海至浙江杭州):由上海虹桥站引出,经松江区南站、金金山北站、嘉善南站、嘉兴南站、桐乡站、海宁西站、余杭站引入杭州东站,并通过联路线与上海站、杭州站相接,正线全长160公里,其中87%为桥梁工程,全线设车站9座。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工程自2009年2月26日动工,2010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营运。
运行与服务
客运量
解放后,沪杭铁路客运量逐年增加:1952年124万人,1957年169万人,1965年207万人,1975年244万人,1985年423万人,1988年432万人。2010年10月26日,运营里程20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开通运营之初,沪杭高铁每日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80对,高峰时段发车最短间隔5分钟,实现公交化运营。开通首月发送旅客24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近8万人次。一年后,旅客发送量突破千万人次,达1250.3万人次。
货运量
上海南火车站于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沪杭全线贯通后即办理货运业务。运输货物主要有矿产、粮、棉、煤、油、木柴、茶叶及蚕茧等,尤以茶叶和蚕茧在春、夏生产旺季到达量非常集中。1917年6月下旬的10天内,闸口运到南站的1920箱茶有几万包,半年内到达4万箱。上海公裕厂的蚕茧一次就到达19车6170包。1920年6月20-30日的10天内,南星桥、嘉兴市等地运抵南站的蚕茧计251车23798包。原有一座货物月台难以容纳,往往需要搭建临时货栈。1920年建新货栈25间。南站是当时上海地区沪杭甬方向货运量最大的一个车站,尤其是货物到达量,1933年全年到达121128t,日均卸车15车,占上海铁路地区到达量的63.2%。南站的装卸、出货业务由茂顺泰、汇通等转运公司牵头,会同包工头与车站签订合同。转运公司负责招揽货物,代客运货、押货,收取佣金。包工头组织装卸工搬:运装卸货物。装卸工有两种,一种叫"红帽子",戴红色号帽、号牌,为旅客接送行李进出站,一种叫"扛毁夫"或"脚夫",装卸整车、零担货物。
价值意义
20世纪初由汤寿潜发起筹建并全线竣工通车的沪杭铁路,促进了沪杭两地的交通及经济、人文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交往互动,助推了沿线及相关客货运输所及各地城乡经济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也稳固并提升了上海和杭州在长江三角洲交通格局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乃至便利了沪杭两地辛亥革命的呼应和成功,是上海和杭州及江南经济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要篇章。
社会事件
曹杨路道口事故
1987年4月18日4时16分,4952次单机由新龙华站开往上海东站,途经沪杭线K6+582曹杨路道口时,因道口看守员当班打瞌睡,道口栏木未关,与正在由北向南行驶的上海市公交公司63路公共汽车(661F—231)相撞,车上3人死亡、9人重伤、32人轻伤,汽车报废。
3·24沪杭外绕线列车相撞事故
1988年3月24日下午2时20分左右,从南京开往杭州的311次客车和从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客车在行驶至上海市郊沪杭外环线匡巷站和封浜站之间时,正面相撞,使旅客遭致重大伤亡的事故。311次客车机车乘务员思想分散,误认信号,延误有效制动时机,越过出站信号机,挤坏道岔,闯入区间,与迎面开来的长沙至上海的208次旅客列车正面相撞,这次事故造成中外旅客死亡29人(其中日本旅客28人)、重伤7人(均系日本旅客)、轻伤20人(其中日本旅客13人),机车大破2台,客车报废4辆、大破2辆、中破1辆,中断正线行车23小时07分,构成重大事故。
列车爆炸事件
1989年6月26日23时12分,杭州开往上海的364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松江—协兴区间,第7节车厢厕所发生爆炸,造成旅客死亡44人、重伤11人、轻伤28人,1辆客车报废,中断行车4小时29分。经查明,制造爆炸的罪犯周文志因承包建筑工程拖款近万元债款无法偿还,遂携带含有TNT成分的硝炸药上车以报复社会。
票价调整
2024年5月,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沪杭调价公告称,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速铁路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相关列车车票于6月1日开始发售。调整后,上述列车车票执行票价将以铁路12306和相关车站公告的公布票价为上限,综合考虑区域、淡旺季、时段等因素,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对一些停站较多、方便沿线旅客的列车车票进行较大幅度打折,最低折扣5.5折、较原票价低34%。对一些旅速较快、长期供不应求的列车车票不打折,较原票价高20%。
参考资料
第八章上海铁路枢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6
沪昆高铁最新线路图及通车时间表:南昌至杭州段2014年通车.闽南网.2024-05-06
沪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通过初验 具备开通条件.中国政府网.2024-05-07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开始架梁 施工进入攻坚阶段.中国政府网.2024-05-07
为京杭运河二通道让路 沪昆铁路临平段顺利完成改线拨接.临平新闻网.2024-05-06
第八章上海铁路枢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5
浙江铁路 百年盘点.新浪网.2024-05-06
日本侵华期间的“株式会社”.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5-06
第八章上海铁路枢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7
第八章上海铁路枢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5
沪杭高铁十年发送旅客近4亿人次.搜狐网.2024-05-06
第八章上海铁路枢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6
上海外事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6
第八章上海铁路枢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5-06
中国铁路:6月1日开售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的4条高铁车票.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