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吉耀
毕吉耀,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改革和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专业),现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毕吉耀于1992至1995年任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1995年起担任宏观经济研究院外事处处长;1996至1999年,他在欧洲共同体使团工作,任一等秘书。自1999年起,毕吉耀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毕吉耀在《国际金融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我们的对策》,2006年在《中国金融》期刊上发表的《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2020年在“金牛资产管理论坛”上谈及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2024年12月,毕吉耀就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如何破局等问题作出解读。
毕吉耀长期从事国外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结构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和《北欧劳动市场》,发表国际经济方面论文和文章二百余篇,曾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各一次。还曾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毕吉耀于1981至1985年在武汉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毕业并获理学学士。1985至1988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当代西方经济学方向攻读硕士,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至1989年,其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9至1992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当代西方经济学专业现代经济分析理论方向攻读博士,毕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至1995年,毕吉耀被分配到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与对外学术交流组工作,任副处长、副研究员。1995年,研究中心改建为宏观经济研究院后,毕吉耀任外事处处长。1996至1999年,毕吉耀奉派驻欧共体使团工作,任一等秘书。1999年底,毕吉耀被评为研究员,并从2001年起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1月12日,毕吉耀在《国际金融研究》期刊上发表了题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我们的对策》的论文;2005年11月20日,他在《宏观经济研究》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论文;2006年10月16日,他在《中国金融》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论文。
2011年8月8日,毕吉耀在《宏观经济管理》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全年走势展望》的论文;2011年11月5日,他在《中国投资》期刊上发表了题为《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的论文;2012年1月10日,他在《中国经贸导刊》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思路与方向的思考》的论文。
2013年,毕吉耀发表了名为“百万亿M2与“钱荒”怪象”的演讲,他表示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还是平稳的,但是也要看到,受周期性结构因素变化影响,短期经济增速持续平稳回落与中国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必须是相互交织,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所引发的风险上升,稳定经济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
2020年8月,毕吉耀在中国证券报社主办的“2020金牛资产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边际改善、稳定转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二季度经济回升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尚未回归正常水平。
2023年9月,毕吉耀在2023金牛资管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2024年12月,毕吉耀就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如何破局等问题作出解读。
学术研究
研究领域
毕吉耀长期从事国外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重要成就
毕吉耀撰写的有关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影响方面的报告有10数篇上报中办或国办,并被采用,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
主要作品
书籍
论文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毕吉耀.毕吉耀.2024-12-19
2025中国经济,如何破局?.百家号.2024-12-19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发表主题演讲.中证网.2024-12-19
天津宏观经济论坛(2024)举行.中国经济网.2024-12-19
毕吉耀:百万亿M2与“缺钱”怪象.网易.2024-12-19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百家号.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