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ver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毕业于奥柏林(Oberlin College)和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1933年获历史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Beaver作为福音归正会的传教士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从1940至1942年,到湖南省零陵的华中联合神学院任教。Beaver被日本人拘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达七个月之久,直到1943年被遣返。从1944年到1948年,Beaver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神学院教授宣教学。1948年到1955年,他在纽约协和神学院的宣教研究图书馆任馆长。

简介

1955年,他被芝加哥神学院任命为宣教学教授,并在那里任教,直到1971年退休。退休之后,Beaver于1973年到1976年担任海外事工研究中心主任,之后在新泽西州的Ventnor定居。1952年,北美宣教学教授协会成立,Beaver是创办成员之一,并于1956年至1958年任会长。此外,他还多年任东南亚神学教育基金会的董事。Beaver在宣教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他的研究和写作,同时通过教学和职业协会激励其他的学者。他在宣教研究图书馆任职期间,开始出版《宣教研究图书馆不定期简报》(后改称《国际宣教研究简报》,同海外差传研究中心出版),该报为基督教宣教提供文献,并鼓励基督教宣教的学术研究。

著作

\u2028Beaver的著述丰富,其中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后来成为标准参考资料,特别是《在新教世界宣教中普世运动开始:一个联合的历史》(Ecumenical Beginnings in Protestant World Mission: A History of Comity) (1962)和《爱的凯歌:在世界宣教中的美国妇女》( All Loves Excelling: American Protestant Women in World Mission) (1968初版; rev. 1980修定再版)。他还编辑了《福音和各国人民》(The Gospel and Frontier People) (1973)一书。1976年,Beaver为美国宣教学学会编辑大型的专题论文集《美国两百周年宣教回顾》,有位评论员称该书是"美国宣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在Beaver从芝加哥大学退休时,出版了他的纪念文集《基督教世界宣教的未来:Pierce Beaver牧师研究》(The Future of the Christian World Mission: Studies in Honor of R. Pierce Beaver.)1972年,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肯考迪亚神学院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Beaver在亚利桑那州的土桑去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