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宁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国宁村,因其历史上的同名道观而得名。南宋时期,陆游曾游览此地,并留下了关于国宁观内四棵千年古楠树的详细描写。

历史沿革

国宁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国宁观是一座道教建筑。南宋时期诗人陆游曾在他的作品《犀浦国宁观古楠记》中详细描绘了这里的景象。然而,到了清代乾隆,当县令李馨为了编纂县志而前来考察时,已经无法见到这些古老的树木。

文献记录

陆游在其著作《老学庵笔记卷》中也提到他在成都期间偶然经过犀浦街道时,看到那里的松树林非常茂密。此外,还有一份由宋代大理国学家杨时撰写的墓志铭,记录了他担任成都府国宁观提点时的情况。

古代景观

陆游的《犀浦国宁观古楠记》所述,国宁观内的四棵古楠树曾经枝叶繁茂,树冠遮天蔽日,即使在白天阳光也无法穿透树叶间的缝隙。夏季炎热时节,这里却凉爽宜人,仿佛秋天一般。陆游感叹道,尽管成都有许多长寿的树木,但这四棵楠木却是其中最为壮观的。他还引用了一些历史事件来说明人们对古老事物的尊重和保护。

参考资料

陆游与犀浦国宁观古楠.郫都区人民政府.2024-10-24

老学庵笔记.可可诗词.2024-10-24

老学庵笔记卷.老学庵笔记卷.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