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儿粑
猪儿粑是一道源自中国南方的传统小吃,主要在贵州遵义、泸州市、宜宾、自贡市、内江市,云南昭通的盐津县、水富一带比较流行。猪儿粑分为咸馅和甜馅两种口味,外皮用八成上熟糯米加二成喜米制成。咸馅以猪肉、冬笋、葱、味精、盐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酱等为原料。猪儿粑因外形洁白、泛光,形似小猪,故得名。在四川省某些地区也叫做叶儿粑、鸭儿粑。在宜宾、泸州、自贡等地,猪儿粑会垫上芭蕉,防止粘在蒸锅上,以及增加清香味;在乐山市、崇州市等地,通常用芭蕉叶包裹住,因此多叫做“叶儿粑”。猪儿粑的制作方法是将豆腐干、五花肉切小粒,煸炒后加入糯米面和大米面揉成面团,包上馅料,捏成小猪模样,放在菜叶上,大火蒸12分钟即可。据说猪儿粑的起源是在移民填四川时,为祈求菩萨保佑,急智中用家中仅有的糯米作成小猪样的粑粑,放在神灵面前祈祷,诚心感动了上苍,从此红桥风调雨顺,人民安康,而红桥猪儿粑也从此成了江安县人桌上的佳肴。
菜品介绍
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优良,以其糍和而味香糯软而不粘牙的独特风格。
猪儿粑分无馅、咸馅、甜馅三种。
无馅猪儿粑以贵州遵义地区为代表,制作工序与其他地方一致,但食用方式以:回风炉烙熟或加菜油炸熟蘸白糖或者黄豆面食用(赤水河沿岸城市则有所不同),保存方法:泡在水缸中防止风干裂。
咸馅以鲜猪肉、冬笋、西亚火葱、味精、精盐等为原料,四川内江地区还有用腊肉、豆豉等食材作为原料
甜馅以白糖、化边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不过多以咸味为主。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
刚蒸熟的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猪,故而得名。
正宗的猪儿粑要用上正宗的 高良姜叶,蒸好以后才有叶子的清香。
猪儿粑叶主要用良姜叶(荷叶),四季长青,气味芳香。也可以用一般的蔬菜叶子代替,但味道就差多了。不过盐津、水富这些地方会采用柑子叶,味道也十分美味。
粽叶也是很好的选择,但需要分时令采摘。
也可以用莴笋也切成丝状包在外面,这样外观更好看,口感也更美味。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二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三
用料
详细步骤
营养价值
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