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槭
小楷槭(学名:Acer komarovii)是槭树科、槭属落叶小乔木,高达6米。树皮光滑,灰色;小枝细,无毛,幼枝紫红色。分布于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省、吉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疏林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光滑,灰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枝紫色或紫红色;多年生枝紫褐色或紫黄色。冬芽紫色,椭圆形。叶纸质,外貌长圆卵形,长约6 10厘米,宽6-8厘米,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边缘具很密的锐尖锯齿,常5裂,稀3裂,每裂片再分裂成小裂片;中裂片卵形,锐尖,先端具尾状尖头;侧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基部的裂片卵形,通常钝尖;裂片间的凹缺很狭窄,深及叶片长度的2/3;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脉腋上被红褐色短柔毛;叶柄长4-5厘米,紫色或红紫色,嫩时近顶端被红褐色短柔毛。
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细瘦,长约4-6厘米,总花梗长1-1.5厘米,顶生于着叶的小枝上,开花与发叶同时;萼片5, 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形,长3-4毫米;花瓣5,长圆倒卵形,先端钝形,长4-5毫米;雄蕊8,无毛,与萼片等长,在雌花中不发育,花药黄色,球形或卵形;花盘无毛,微裂成钝锯齿状,位于雄蕊的内侧;子房紫红色,无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很短,柱头反卷;花梗长3-4厘米,细瘦,无毛。
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后黄褐色,7-10枚成总状果序;小坚果微扁平,长8毫米,宽5毫米,排列几成水平状;翅连同小坚果长2-2.5厘米,宽1-1.2厘米,张开成钝角。果梗细瘦,红褐色,长7毫米。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 800-1200米的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省。苏联和朝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吉林省。
相似物种区别
本种与原产日本的A. tschonoskii Maxim. 的亲缘关系很近,其区别在于本种的分枝多而密,紫色或紫红色,叶的基部近于心脏形,裂片卵状锐尖,比较更为狭窄,边缘具锐尖的锯齿,叶柄紫红色,花药球形或卵形。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