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社火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旨在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平安健康。这种活动通常包括锣鼓、跳舞等多种形式,具有丰富的表演内容。打社火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
历史沿革
溧水柘塘地区的打社火活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南唐时期。当时,当地居民会在除夕至元宵节期间前往大山庙敬香,并参与打社火活动。然而,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军的入侵,这项活动被迫中断。新中国成立初期,社火有过短暂的恢复,但由于现代传媒的影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1991年,为了纪念溧水区建县1400周年,柘塘街道重新组织了社火表演,并引起广泛关注。此后,打社火多次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电视节目,如1993年的南京“'93春节金陵文化庙会”和江苏省电视台的《彩虹颂》春节农民文艺专场演出。1995年,打社火还参与了《金陵民艺》专题录像片的制作,并获得国家级奖项。
表演形式
打社火的表演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锣鼓、跳舞等环节。其中,打锣鼓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分为“起圣”和“落圣”两个阶段。在“起圣”阶段,会头通过敲击神锣召集村民集合,随后众人一起前往大山庙敬香。在整个过程中,村民们会伴随着锣鼓声,形成一支壮观的游行队伍。此外,还有多种地方特色的社火活动,如柘塘镇的“炸街”、陈家边村的“跳铛铛”、后方村的“冲街”和地溪村的“赤膊鼓”。
舞蹈装饰
打社火的舞蹈装饰华丽多彩,演员们身穿白色服装,脚踩白鞋,腰系红色腰带,手持各种乐器,组成气势磅礴的乐队。他们演奏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魅力。
价值与影响
打社火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为音乐、舞蹈、体育、戏剧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家乡的印象----广兴望溪打社火.知乎专栏.2024-11-07
山西繁峙:山会社火为什么能火出圈?.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7
重温儿时记忆!你不知道的社火表演在这里!.搜狐网.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