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扬,男,1961年10月生于河南省太康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

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现担任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在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担任教授及研究生导师。

他在1993年至1997年间主持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发现并鉴定恐龙蛋化石万余枚,这一成果被《科技日报》评为“1993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2005年至2015年,他主持了灵井许昌人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2颗10万年前的颅骨化石等9个古人类个体,这一发现对解决现代人类起源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李占扬是河南省省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之一,也是“2008影响河南十大社会公民”之一,曾获得首届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并荣立个人二等功。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并出版了6部学术及科普专著,其中《白垩纪之光-西峡恐龙蛋考察漫记》一书获得了第四届全国科普作品奖。

个人经历

李占扬1980年至1984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获得学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从事史前考古工作。

1985年3月至12月,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修。

1986年9月至1987年10月,在丁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1987年10月,调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2年,参加北京中美动物考古高级研讨班。

1993年至1997年,主持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调查、发掘与研究,发现和确认恐龙蛋化石万余枚,在世界引起轰动。

2005年至2010年,主持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该项目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2005、2008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2007年12月17日,在灵井旧石器遗址9号探方发现“许昌人”颅骨化石,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0年底至2011年11月,以曹操高陵发掘承担单位第一研究室主任名义,参与指导安阳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工作,并在《科学世界》和《寻根》杂志发表文章,其中以《曹操墓发掘的台前幕后》和《另一视角的曹操墓》较有影响。

2014年,发现“许昌人”2号头骨化石。

2017年,率领中国第一支现代人起源考古队,赴肯尼亚考古发掘。

2018年,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早期现代人行为能力提升、动物考古学。

科研项目

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许昌人头骨化石研究》,2015-2019年

2、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2005-2018年

3、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基金:《灵井许昌人遗址早期陶器研究》,2016-2019年

国际化多学科合作研究(2018-2020年)

1、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合作对“许昌人”颅骨表面痕迹研究

2、与莱顿大学合作进行动物埋藏学研究

3、与法国波尔多大学合作进行动物化石刻画痕迹与骨骼改造试验研究

4、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联合对吉门基石古人类遗址考古发掘

参考资料

人物成就

获得荣誉

文化部优秀专家

河南省首批“四个一批”人才

“2008影响河南十大社会公民”

获首届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荣立个人二等功

参考资料

论文专著

主要论文

1. 《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2007年第26卷第2期;

2.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探讨》,《人类学学报》2007年第26卷第4期;

3. 《中国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旧石器遗址埋藏初步研究》,《旧石器考古学》,日本旧石器谈话会2007年11月;

4. 《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观察》,《华夏考古》2007年4期;

5.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晚更新世偶蹄类》,《古脊椎动物学报》2008年第46卷第1期;

6.《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晚更新世鹿科化石新种类》,《人类学学报》2009年第28卷第3期;

7.《许昌灵井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寻根》2009年第4期;

8.《华北南部的细石器工业》,《旧石器考古学· 72》(日语), 旧石器文化谈话会2009年8月;

9.《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死亡年龄分折及东亚现代人类行为的早期出现》,《科学通报》2009年第54卷19期;

10.《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10年第1期。

11.《微痕观察初步确认灵井许昌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骨制工具》,《科学通报》2010年55卷3期;

12. Li Z Y, Chen S. Use-wear analysis confirms the use of Palaeolithic bone tools by the Lingjing Xuchang Early Human. Chinese Sci Bull, 2010, 55:(22)2282-2289;

13.《史前文化迁徙的环境思考》,《华夏考古》2010年第3期;

14.《河南省灵井许昌人遗址普通马化石居群的死亡年龄曲线》,《人类学学报》2011年第30卷1期;

15.《河南省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人类学学报》2011年第30卷3期;

16. Zhang S Q, Li Z,et al. Taphonomic analysis of the Lingjing fauna and the first report of a Middle Paleolithic kill-butchery site in North China. Chinese Sci Bull, 2011, 56:(30)3213-3219(通讯作者);

17. 《灵井动物群的埋藏学分析及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狩猎-屠宰遗址的首次记录》,《科学通报》2011年第56卷35期(通讯作者);

18. Lizhanyang. Excavation Report of the Lingjing Paleolithic Site in 2006. Chinese 考古学, 2011, 11: 65-73;

19.《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的骨骼单元分布》,《中国科学》2012年第42卷05期;

20.《河南境内古人类及旧石器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华夏考古》2012年2期;

21.《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细石刃技术》,日本旧石器学会《日本·旧石器研究》2012年第8号;

22.《灵井许昌人遗址狗粪化石的孢粉和真菌孢子研究》,《科学通报》,2013年58卷;

23. Zhanyang LI, Wei 越南盾 2007. Mammalian Fauna from the Lingjing Paleolithic Site in Xuchang, Henan Pronvince. The Ⅻ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uyanggae and her Neighbours —Prehistoric migrations in Eurasia and America. P39-51;

24. Zhanyang Li, shinji Kato, 2010, The Microblade Industry of Lingjing,Xuchang, Henan Province,China-microblade Industry of the Southernmost in North China. Materisl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The Initial Human Hab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and the Insular Parts of the Northeast Asia. P166-170;

25.《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研究思路及最新进展》,《东方考古》第9辑(上册),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科学出版社,2012年,北京;

26. 《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细石刃技术》,《日本·旧石器研究》,2012(8):31-44;

27. 《灵井许昌人遗址鬣狗粪化石的孢粉和真菌孢子研究》,《科学通报》,2013,58(增刊):51-56(通讯作者);

28. 《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细石核工艺》,《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33卷3期;

29. WANG Wenjuan, LI Zhanyang, SONG Guoding, et al. A Study of Possible Hyaena Coprolites from the Lingjing Site,Central China[J].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2015,34(1):117-125;

30.《灵井许昌人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16年1期;

31.Li Zhanyang, Ma Huanhuan. Technoty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crolithic assemblage at the Xuchang Man site, Lingjing, central China[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6,400:120-129;

32.Zhanyang Li , Dai Kunikita, shinji Kato.Early pottery from the Lingjing site and the emergence of pottery in northern China [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7,441:49-61;

33.Li Z Y, Wu X J, Zhou L P, et al. 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 China. Science 355,969-972(2017);

34.《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细石器功能研究》,《第四纪研究》,2017年第37卷4期;

35.《灵井许昌人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旧石器考古学日本),2017,82(3):41-60;

36.Doyon L., Li Z.Y, Hao L., d’Errico F. Discovery of circa 115,000-year-old bone retouchers at Lingjing, Henan, China,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194318,2018.3.12;

37.《许昌人遗址研究的新收获及展望》,《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37卷2期;

38.Li Hao,Li Zhanyang,Matt G Lotter, Kathleen Kuman.Formation process at the early Late Pleistocenearchaic human site of Lingjing ,China. [J].Jouran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18,(96)73—84.(通讯作者)

参考资料

主要专著

1. 《中原文化大典·古人类旧石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郑州市。(独著)

2. 《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研究》,河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7月,郑州。(独著)

3. 《白垩纪之光——西峡恐龙蛋考察漫记》,中华书局,2000年11月,北京。(独著)

4. 《石头新语》(考古科普),海燕出版社,2012年8月,郑州。(独著)

5. 《狼梦》(考古科幻),海燕出版社,2012年8月,郑州。(独著)

6. 《二十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郑州市。(合著,承担古人类旧石器,10万字)。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04-18

著名考古学家李占扬先生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河南大学新闻网.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