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谢宗君

谢宗君

谢宗君,安徽定远人,中国著名画家,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他担任多项重要艺术职务,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谢宗君还是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和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作品《庐州晨曦》被《光明日报合肥市赋版收录,多件作品被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国内外近百家媒体曾对他进行报道。

艺术年表

谢宗君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1993年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举办个人首次画展。自1996年起,他的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并获奖。2000年,他应邀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泰国举办画展,2001年赴法国巴黎举办画展。2002年,他的作品《春雪唱晚》荣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金奖。2004年,作品《辉煌》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2005年,他应邀赴韩国举办画展,并合作《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获“第十六届世界美术家大会特展金奖”。同年,他的作品《老墙新绿》获“第十六届世界美术家大会特展”优秀奖,并获得“首届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和“首届安徽省美术大展”金奖。2006年起,他被特邀参加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获得学术奖。2007年,他的作品《岩石宫殿》入选“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作品展,并被特邀参加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同年,他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十佳青年美术家”。2008年,他随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团出访日本。2010年,他为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创作大型壁画。2011年,他为京沪高速铁路创作作品《梦回曲阳》。2012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作品《春融祥瑞图》。2013年,他为中央党校一号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山河壮丽》和新桥国际机场一号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大美黄山》。2014年,他为合肥高铁南站一号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天开胜境》,并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宣传文化拔尖人才,获得“全国文联工作优秀个人”称号。2015年,他为滨湖中共安徽省委办公楼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楼贵宾接待室创作壁画。2016年,他为滨湖安徽省政协办公楼创作壁画。2017年,他为滨湖安徽省人大办公楼创作壁画。2018年,他当选为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推选为安徽身人大科教文卫专员会委员。同年,他应邀参加“山水本色-第二届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术邀请展”。

作品赏析

谢宗君的作品以深厚的功力和深的意境著称,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1991年,他的作品《故乡情》获中国首届高校学生书画大奖赛二等奖。他的作品《美之梦》《农家乐》《蜀山春韵》《大江图》等均为巨幅壁画,代表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他的作品在《光明日报》《江苏画刊》《新美术》《安徽画报》《安徽日报》等国内外近百种刊物上发表。

出版著作

谢宗君的出版著作包括《谢宗君青绿山水画技法讲座》《谢宗君青绿山水画集》《中国山水库-谢宗君集》和《今品讲堂》等,为后人学习和研究青绿山水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艺术讲述

谢宗君的艺术讲述深入探讨了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审美价值。他指出,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晋代起就以青绿为主色,成为中国古代人民思想中的自然色彩。青绿山水画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也表现了画家在感受自然、体验自然、领悟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谢宗君强调,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源于南齐谢赫的“随类赋彩”,笔彩与结构是青绿山水画的核心问题。他呼吁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应加速挖掘、整理、研究传统青绿设色遗产,建立健全发展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语言,以保持中国美术在世界艺术之林的地位。谢宗君的作品和艺术理念,为青绿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任职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人物评价

谢宗君青绿山水的正大堂皇之美

文|杨慧东

作者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美术学博士

唐人髙骈有诗云:“烧汞炼丹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太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世上学道求仙者众,但最终能成正果者极其寥寥。很显然,做事情仅有苦干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否则一事无成。以学画而论,经过20年的努力,一般人皆能解决造型、构图、笔墨技巧等基本问题,然而,尽管现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画家队伍,但成名成家者终是少数,真正能有所建树者尤少。之所以如此,除去各种外在因素,画家本人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法十分关键,盲目的“废画三千”只有精神可嘉,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我以为,谢宗君的目标选择十分明智,自20世纪90年代即在画坛崭露头角的宗君以青绿山水名家,这对于其本人乃至当代山水画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地看,从当今上推近千年,青绿山水一直比较寥落,即便80年代以来工笔画复兴,但青绿山水依然十分边缘。青绿是中国山水画的原生状态,六朝时期,山水画独立之始即被赋予了青绿的形式特征,不过,自宋代始,文人掌握中国绘画批评的主流话语,“水墨为上”和“运墨而五色具”的观念深入人心,原先丰富的色彩表现逐渐转化为以黑白为主体的语汇系统,中国画的代称也由“丹青”而为“水墨”,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对原本丰富多样的色彩世界视而不见,将黑白视作中国画色彩的不二法门。毫无疑问,色彩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中国绘画的遗憾甚或悲哀。

在画家当中,谢宗君的理论修养十分深厚,对画史上的画家画派及其技法特色皆了然于心,选择青绿山水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显然是基于通晓画史并熟察当下之后的深思熟虑。历来成功的画家多是如此,如近代的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等,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质所决定的,这样的文化土壤产生不了文森特·梵高,也并不提倡。

作为一种古老且经历过相当阶段沉寂的绘画样式,青绿山水如何切入当代,自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艺术品格,即“雅”和“俗”的问题。元代之后突显出的文人画与工匠画的对立,深层上还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对立。其实这种对立本来是不应存在的,苏轼跋宋汉杰画:“若为之不已,当作着色山也。”文人画的首倡者看来青绿还是水墨的高年级,而在后世那些不肖儿孙眼中,信笔挥洒甚至令观者“不辩为芦为麻”的票友成为正宗,有髙超表现力和严谨格法的专业画家反倒等而下之,某种程度上青绿竟成为“俗”、“匠气”的代名词,真正岂有此理!另外,传统工笔设色原色并置之下呈现出的大红大绿和浓艳夺目,确实过于接近民间趣味而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要求,势必要作出适度的调整,所以近年工笔画界出现的灰色系风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其次则是文化身份的确认。曾经有一个阶段,以当代日本画为师,并冠以现代重彩之名的画风大行其道,过度的材料堆积和线条的减弱使其远离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精神,同时拼贴、泼洒、拓印等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的引入也不断冲击中国画原有的领地。在此情况下,如何确立、强化青绿山水的文化身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同时又是当代的青绿山水,这就需要画家们为“笔墨当随时代”作出有现实意义的诠释。

对此,宗君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作出了回应,他力图以最纯粹的语言、最深入的情境体验和最为宏大的格局,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并具有中国精神的青绿山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青绿山水领域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梦萦徽州》《徽山皖水》《韭山仙境》等作品充溢着纯正的传统意味。《和谐家园》《春雪唱晚》《金土地》《走进西部》等巨制则展现出他对新语境、新技巧和新的表述方式的探索,虽然题材多样,手法各异,但富丽堂皇、典雅深厚的青绿之美仍一以贯之。

在宗君的作品中,徽州文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徽州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对宗君而言,最主要的影响来自新安画派和此地大童有形文化遗存及自然景观,黄山齐云山新安江以及掩映群山间的粉墙黛瓦,始终是宗君一唱三叹的表现题材。自然而然地,新安画派,特别是宏仁,就成为他汲取传统的主要来源,典型地体现为其画中瘦削的线条和冷静的气氛,还包括虬曲多变的树木造型和以折带皴为主体的山石组合。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对历代青绿名家如钱选蓝瑛以及出自民间画工笔下的敦煌壁画,他皆有所涉猎,但新安派的影响仍是主要的。在长期的探索中他也多所创建,比如金色的处理,传统绘画中虽有金碧名目,但多限于线条勾勒和坡脚等局部皴擦,宗君画中则多见天空、水面等大面积的金色铺陈,他于材料可谓不惜工本,大面积粘贴的金箔与孔雀石扁青等矿物质颜料构成了强烈但不失和谐的色彩对比,充分展现了青绿山水的材质之美和独特魅力。其色彩表现亦有独到之处,传统青绿设色多以渲染出之,从淡到浓反复渲染,所谓“三研九染”是也,但宗君很多情况下赋色浓重,色笔强调笔触与变化,并非平涂或渲染,近于以色为皴,所以他的色彩往往于和谐中显示出充分的体量感与斑驳之美、肌理之美。对于新技法、新素材,他并不排斥,如《和谐世界》中的和谐号动车、高速公路,以及偶一为之的泼彩与拓印。致力在传统资源内部寻求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同时又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古与今、新与旧、中与西的适度调和,使得宗君的青绿山水在充分体认古典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

文以气为主”,绘画亦然。在中国古典文艺品评中,“气”向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标准,如书卷气、士夫气、庙堂气、山林气、闺阁气乃至等而下之的江湖气、烟火气、市井气等等。所谓“气”者,简而言之即气象、气息,此乃作者性情、修养、学识的自然流露,同时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有莫大关联。晚唐司空图撰《诗品》,首推“雄浑”,其“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句,是何等的开阔与宏大气象,但至清人王士镇,仅取“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数语以为诗家之极则。二者在精神境界及审美取向上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一代有一代之文,一代同样也有一代之画,唐宋传统与明清传统的区别显而易见。由吴道子式的“势若风旋”和关、李、范山水的雄壮峻厚一变而为倪瓒黄公望式的平淡天真、萧散简远,中国画至此完成了深刻的转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其片面性和负面影响,书卷气固然可贵,但不应以排斥庙堂气为前提。庙堂气体现的是一种宏大、庄严、肃穆、雄浑气象,一如伊萨克·列维坦笔下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原野和彼得·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这是一种开张、自信、堂皇、包容的大国气象。日本茶道、和乐固然优雅精致,较之俄罗斯艺术,二者黄钟大吕与浅斟低唱之别判若云泥。

绘画是意识形态最直观的呈现。在国力日增,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回归的今天,髙扬汉唐传统,重塑文化形象,正当其时。因而,谢宗君所营造的正大、堂皇之美,正应当是当今中国精神、大国气象的生动体现。

参考资料

谢宗君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4-07

谢宗君青绿山水的正大堂皇之美.咸宁新闻网.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