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秀,女,1964年5月出生,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侯仁之院士。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张宝秀自1994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工作至今,历任教授、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她还担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专门史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域规划专业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此外,张宝秀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
张宝秀兼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校、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工作职责
张宝秀全面主持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党政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和工会(合署办公)、组宣部(含统战)、财务、法律系工作。
教育科研
长期从事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研究生课程《北京历史地理》和本科生课程《人文地理学》《北京地域文化》(课程负责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所负责的本科课程《城乡规划管理综合实践》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所主持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地方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类多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燕山地区经济开发进程及民族关系演变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等30多项各级各类纵向课题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委托的横向课题。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线性文化遗产空间解构与区域响应研究”、北京市属高校 “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空间重构与城市文化建设研究”等。主编和参与合写著作、教材、译著等10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与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合作、作为第一执笔人撰写的《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获北京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作为编辑部成员参与完成的著作《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北京》(上、下)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