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鳌虾(学名:Cambaroides dauricus),又名长白山龙虾、草龙虾、水蝲蛄、蝲蛄夹、蝲蝲蛄,是甲壳纲的一种盱眙龙虾。原产于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龙虾。东北黑鳌虾对水质要求极高,对农药及化学品敏感,轻微污染便可造成其死亡。目前仅在东北林区的一些没有污染的河流或小溪中有所分布。东北黑鳌虾为杂食性生物,以食细小微生物、虫类及鲜苔等颗粒为主食,也以河中的小鱼蝌蚪,软体昆虫为食。冬季也会食用越冬的林蛙。躲避时常见潜入石下,有时也钻进土洞中和树根里。偶尔浮出水面。行走靠尾部反向划水。行动和头部方向相反。东北黑鳌虾的生长通过蜕壳来实现,每蜕掉一次壳就长大一圈。由于环境的破坏,东北黑鳌虾已经很少见了,野生东北黑鳌虾已经濒临灭绝,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形态特征
体色:多为棕色、红棕色、灰蓝色或是橄榄绿。
体型:瘦而有型,野生黑螯虾可长至10—15cm,人工饲养的话,体长为6—10cm。躯干部厚实且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腹部及尾部扁细。
头部特征:在头部外缘有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尾部有5片强大的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分布范围
东北黑鳌虾,原产地为东北吉林省长白山水系,是中国本地虾种。东北地区黑鳌虾原先主要分布鸭绿江水系浑江区水域各支流处,后来延伸分布至黑龙江省以及朝鲜部分水系,主要在东北一带。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江里小支流处、溪流或是湖泊处,喜欢呆在水底,并不好动。
生活习性
食物:杂食性,主要喜欢吃枝角类、蚯蚓或是小型的鱼类,甚至是水草,但并不喜欢吃虾粮。
水温:喜欢20—23℃的水温,不过在5—26℃之间也可以生存,生命力比较顽强。
水质:水质PH在6.5—8.0之间,水质硬度5—20之间。
实用价值
东北黑鳌虾用于食用营养丰富、肉质松软易消化,富含镁、磷、钙,此外,东北黑鳌虾还具有较强的通乳作用。
饲养与保护
饲养难度:中等难度,由于其对水质溶氧量需求较高,最好定期换水以保持水中含氧度和清洁度。
保护现状:由于环境的破坏,东北黑鳌虾已经很少见了,属于濒危物种。因此,环境的保护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帮中国“土著”小龙虾寻亲丨科技前线.网易.2024-08-09
【敦化文旅官方抖音】抖来敦化(四)蝲蛄豆腐.敦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2024-03-19
濒临灭绝的物种―――蝲蛄(东北黑鳌虾).兴安岭东山村微信公众号.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