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龙(属名:Savannasaurus,意为“热带草原的蜥蜴”),也可译为莽原龙,是一属泰坦巨龙类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发现于澳洲昆士兰州的温顿组地层。模式种兼唯一种艾氏草原龙(Savannasaurus elliottorum)于2016年由史蒂芬·波罗帕特(Stephen Poropat)和同事命名。
形态特征
草原龙是体型中等的泰坦巨龙类,身长约15米(49英尺),重约18吨,身高约6米。它以宽阔的臀部为特征,最宽点宽度可达1.1米(3英尺7英寸);加上健壮的肱骨、可能很高的距骨,将使体重分布更加平均;此外脊柱灵活有弹性,这些特征可能使草原龙能够容易地在泛滥平原栖息地的泥泞地上行动。
栖息环境
草原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草原龙的祖先可能在1.0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由于气候变暖,消除了南极洲的冰封障碍,从南美洲经过南极洲迁移到澳大利亚。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恐龙迁徙史的看法,将恐龙抵达澳洲的时间推迟至白垩纪。
化石研究
草原龙的化石在昆士兰州中部荒野的早白垩世温顿岩石层中被发现。古生物学家认为蜥脚下目起源于南美,但却在南极洲与澳洲都能发现其物种的化石,表明三者地理位置接近且气候温暖,澳洲、非洲、南极洲以及南美洲在远古曾经连接在一起。
物种类别
澳洲公布新属种艾略特草原龙Savannasaurus elliottorum,乌普萨拉大学的波罗帕特及其科学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发表成果,其属于泰坦巨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