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南昌大学人类衰老研究所所长。他曾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蛋白质学科中心副主任。田小利教授还是科技部973项目“血管衰老的生物学基础”的首席。

教育经历

·1999-2004:美国克里福兰临床中心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博士后

·1995-1999: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Berlin Free University) 博士学位

·1991-1994: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1983-1987:武汉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06-至今: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室,教授

·2004-2006:美国克里福兰临床中心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Staff Research Associate

·1999-2004:美国克里福兰临床中心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博士后

·1994-1999:德国柏林“Hypertension Research, Max-Delbruck Center for Molecular Medicine”, 访问学者

·1992-1994:北京阜外医院生化室,助理研究员

·1987-1992:北京阜外医院生化室,实习研究员

研究方向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攀升;血管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室拟运用群体遗传学和模式动物等手段,寻找和研究血管衰老及衰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机制,期望通过延缓衰老从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科研题目

·2013.1-2017.8:首席,科技部973计划“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012.1-2016.12: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血管损伤早期应答和启动修复保护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通过AGGF1干预的可能性研究”

·2011.1-2013.12: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血管新生因子AGGF1新异构体的功能鉴定”

·2007-2011:课题负责人,科技部973项目分题(2007CB51210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973项目“重大心脏疾病分子机理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

·2007-2010: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发育畸形和瘤变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2007-2010:骨干,科技部支撑项目“基因剔出小鼠模型的疾病表型分析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

·2006-2011:课题负责人,群体分子遗传学实验平台,教育部北京大学985工程专项拨款

·2007-2009:课题负责人,中国健康长寿的遗传学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985工程专项拨款

主要论文

学术兼职

Asia-Pacific Heart Rhythm, Chinese Society for 细胞 Biolog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physiological sciences, and Genetics society of China.

参考资料

田小利.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4-08-12

田小利.中国知网.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