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修订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2021年9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以教监管厅函〔2021〕10号发布通知,并公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

主要内容

《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充分吸收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调整优化了合同结构,完善了合同细节,规范了合同语言,从源头上解决了一些培训机构资质不全、违规收费、退费难、卷款“跑路”、培训人员良莠不齐等突出问题,切实防止群众利益受损。

下一步,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指导各地抓好落实,把推行《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多措并举,宣传引导广大合同当事人使用《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推动校外培训市场有序运行、理性发展。

发布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

教监管厅函〔202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市场监管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修订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培训合同(示范文本)》),现予印发。

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行《培训合同(示范文本)》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多措并举,宣传引导合同当事人使用《培训合同(示范文本)》。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系,必要时将进一步修订完善示范文本。

附件:《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

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1年9月27日 

使用说明

一、本合同文本为示范文本,供受培训者(学员)监护人与校外培训机构之间签订培训合同时参照使用,双方当事人也可使用本合同电子版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签约。

二、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约之前应当仔细阅读本合同内容,特别是具有选择性、补充性、填充性、修改性的内容。

三、双方当事人应结合具体情况选定本合同文本的选择性条款(在方框内打“√”,以示双方确认),空白行供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者补充约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对文本条款的内容进行修改、增补或删除,但不得随意减轻或者免除依法应当由校外培训机构承担的责任。合同签订生效后,未被修改的文本印刷文字视为双方同意内容。

四、本合同文本中涉及到的选择、填写内容以手写项为优先。

五、本合同文本所称校外培训机构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线上线下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培训机构(含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非学科类培训的培训机构)。合同签订前,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当出示办学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明文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当出示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明文件。

六、本合同适用受培训者(学员)一般为在校的中小学生(含3至6岁学龄前儿童)。 

合同文本

《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由封面、使用说明、特别提示和合同正文四部分组成,其中,合同正文包括甲乙双方的基本信息、培训服务、培训收费、甲方的权利和义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培训退费、违约责任、争议处理、其他约定、生效方式、合同附件等内容,就市场交易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合理界分,对培训服务标的的质量要求、保证条件及风险分配等给出了恰当定义。 

内容解读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修订培训合同示范文本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和有关配套政策规定以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最新要求,近期,教育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开展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共同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这是落实《“双减”意见》全面使用《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重要举措。《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从多个角度完善了原有版本,使培训服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边界更加清晰,更加便利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理解和使用,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优化文本条款结构

《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结构的优化体现在标的条款在合同中位置的调整以及单独设置“特别提示”栏目。《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有利于受培训者及其监护人理解培训服务的内容及要求。

校外培训服务合同是一方提供培训服务,另一方支付服务费而达成的协议。作为一种服务合同,其标的是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合同的标的条款是合同的必备条款,对于双方当事人均具有重要意义。《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将“培训服务”与“培训收费”作为合同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并设置了培训项目的性质、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方式、教学人员、授课地点、收费标准、付费方式、付费渠道、预收费监管方式等内容,方便受培训一方当事人了解服务合同的重要条款,同时,也提示其重点关注服务合同的标的条款。

《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单独设置“特别提示”栏目,置于合同正文之前,将国家有关校外培训的具体要求明确列出,其功能类似于合同的基础条件。“特别提示”不仅将国家有关校外培训的政策内容传递给受培训者一方,发挥了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作用,而且也警示了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协商具体内容时不得违背该政策内容,从而确保了国家政策得以落实。

合理配置权利义务

培训服务合同双方当事人分别为培训者和受培训者。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双方当事人明确各自行为的边界。

一方面,受培训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培训服务合同的标的是培训服务,培训服务的对价是培训费。在校外培训中,不乏个别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浮夸培训效果,让受培训一方感到支付的培训费与所获得的培训服务不匹配的情形。为了更好保障培训服务合同目的的实现,《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培训者保障培训合同目的实现的条件进行了补充约定。第三条第(五)(六)项明确要求,培训者应当配备与培训内容及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设施设备,配备充足的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助教、带班人员等辅助人员,且从业人员应当符合《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的规定。培训者提供的培训材料则应当符合《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培训者还应当做好消防、抗震、食品、公共卫生等安全管理,配备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防范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培训者如使用校车接送培训学员,须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管理,提供校车使用许可以通过审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更加详细和具体。在中小学生接受校外培训服务过程中,培训机构掌握了大量受培训者及其监护人个人信息,培训机构依法负有保护此类个人信息的义务。由于《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内容有限,难以将培训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一一列举,因此,《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培训机构保护受培训者个人信息的义务,并要求其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公开等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通过这一合同条款,将培训机构保护受培训者个人信息的法定义务确认为培训服务合同的约定义务,为受培训者一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培训者的权利同样得到肯定和确认。为了解决退费难、卷款“跑路”问题,现有制度强化了校外培训收费监管要求,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收费专用账户,通过银行托管或者风险保证金方式全额纳入监管范围。收取培训费用是培训者付出培训服务所应得的合法权利。按时足额支付培训费用则是受培训者一方的应尽义务。为此,《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第四条第(三)项对采取银行托管方式进行预收费监管的情形,要求受培训者一方应当依约确认授课完成和资金拨付,并规定如超过时限未确认的,视为确认同意,以保障培训者一方的合法权益。此外,在办理退费时,对于已发放给受培训者的培训资料的费用、已转付给第三方并无法索回的代收代支费用以及已向银行(第三方)支付的合理手续费用等,由机构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后,明确由受培训者及其家长承担。这些内容都反映并维护了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界定了受培训者一方的行为标准。

增强文本条款适用性

《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适用范围包括线上线下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同时,根据《“双减”意见》有关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要求,《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使用说明中明确适用范围包含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的线下非学科类培训情形。不同的培训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且各地对于培训项目还有地方性要求,因此,为了更加便利于培训服务合同双方当事人达成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协议,《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多个条款下设置了任选项,由合同双方经协商一致后进行勾选,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如在第一条、第二条、第四条第(七)项、第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六条第(八)项等。任选项的预留增强了文本条款的适用性,既是对培训服务情况复杂化的有效应对,也有利于双方当事人作出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参考资料

最新版!两部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今日头条.2021-10-13

陈敦: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修订培训合同示范文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