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骨瓷杯

骨瓷杯

骨瓷杯是以动物的骨炭、黏土、长石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杯状瓷器。

骨瓷杯的制作过程包括灌浆、模压制胚、石膏模脱水,以及初烧、上釉烧、贴花纸烤制等工艺。这种工艺起源于英国。骨瓷杯有保温性能好、质地轻盈、色泽柔和等特点。

起源与命名

骨瓷属于软瓷,于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粉而得名。一般来说,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则可称为骨瓷,国际公认骨粉含量要高于40%以上。

制作

骨瓷杯是以动物的骨炭、黏土、长石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烧制温度达1280℃。骨粉在高温下可以生成氧化钙,氧化钙是玻璃制造中的助融剂之一,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硅的软化温度,更容易形成玻璃类物质;而生成的氧化铝则是乳浊剂,呈现不太透明的乳白色骨瓷就是利用这些原理被发明制作出来的。

骨瓷杯的制作过程包括灌浆、模压制胚、石膏模脱水,以及初烧、上釉烧、贴花纸烤制等工艺,经高温烧制,成为瓷质细腻的瓷器。骨瓷杯在烧制过程中,对它的规整度、洁白度、透明度、热稳定性等诸项物理化学指标均要求极高,因此废品率很高。

特征

骨瓷杯的基本特征包括骨碳含量在36%以上(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经过二次烧制而成(素烧和釉烧)。它呈现出乳白色,轻击时会发出脆响。由于骨瓷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其器壁薄。在成分上,骨瓷杯以磷酸钙作为熔剂,结合“磷酸钙-高岭土-石英”体系,并掺入长石和其他组分。经过二次烧制后,其瓷质主要由方石英钙长石、磷酸三钙和玻璃相构成。骨瓷杯保温性能好,但其瓷质相对较脆,釉面较软,热稳定性指标也略低。

保养

在清洗骨瓷杯时需要注意,不可使用粗糙的菜瓜布刷洗,以免磨损表面的釉质,最好使用细质柔软的海绵或布进行擦洗。此外,为了保护骨瓷杯的瓷质,最好使用80℃以下的水温进行手洗,并避免将热的杯子直接浸入冷水中,以防止温度骤变导致的损伤。如果杯子表面出现小块的刮花,可以使用牙膏进行略微打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