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毛(学名:角蒿属 arguta(Royle) Royle)是紫葳科、角蒿属多年生具茎草本植物,分枝,高可达1.5米。顶生总状花序,有花6-20朵,花梗长0.8-2.5厘米。叶互生,羽状复叶,不聚生于茎基部。果线状圆柱形,革质,长约20厘米。种子细小,多数,长椭圆形,两端尖,被丝状种毛。产于甘肃省四川省东南部、贵州省西部及西北部、云南省东北部及西北部、西藏自治区。在印度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

形态生境

形态特征

两头毛,多年生具茎草本,分枝,高达1.5米。叶互生,为1回羽状复叶,不聚生于茎基部,长约15厘米;小叶5-11枚,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5-20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等大,边缘具锯齿,上面深绿色,疏被微硬毛,下面淡绿色,无毛。顶生总状花序,有花6-20朵;苞片钻形,长3毫米,小苞片2,长不足1.5毫米;花梗长0.8-2.5厘米。花萼钟状,长5-8毫米,萼齿5,钻形,长1-4毫米,基部近三角形。花冠淡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钟状长漏斗形,长约4厘米,直径约2厘米;花冠筒基部紧缩成细筒,裂片半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1.4厘米。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长1.8-2.2厘米,不外伸;花药成对连着,丁字形着生。花柱细长,柱头舌状,极薄,2片裂,子房细圆柱形。果线状圆柱形,革质,长约20厘米。种子细小,多数,长椭圆形,两端尖,被丝状种毛。花期3-7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在中国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市丹巴县九龙县巴塘县稻城县乡城县得荣县白玉县等县均有野生两头毛分布,尤其分布在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海拔1100-3400米的区域。在四川凉山、攀枝花市等市州及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等省区也有分布,此外,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有分布。两头毛在甘孜州为野生植物,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山坡灌丛中、草地上或河沟边,对土壤要求不严,有较强的耐干旱能力。入冬地上部分枯死,以地下根及根状茎越冬。

主要价值

药用

两头毛全草入药,治跌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月经失调、痈肿、胸肋疼痛;根治腹泻。云南富民县兽医学用全草治牛马锅底癀。

观赏

两头毛半灌木丛枝勃发,羽状复叶青翠欲滴,钟状花朵冠大色艳,花开花谢自春至秋,花期悠悠绵长,具有观赏价值。加之其多年生习性及对干旱条件的极强抗耐性,特别适宜在干旱河谷园林植物配置中加以应用。可配置于花径、花池、花坛或配置于色块边、林地边、假山上下,可丛植片植或带状种植,亦可盆栽观赏。

繁殖方法

两头毛可采用直播方式繁殖。直播于3月中旬至4月初,按10克/平方米种子,将种子与5倍量细沙混合均匀,轻轻揉搓,磨掉丝状种毛和增强种皮渗透性,以便种子吸水萌发,然后均匀撒播于准备好的绿地中,覆细土2厘米,再盖上麻袋,在麻袋上浇透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2-3周后即可发芽出苗。待多数种子出苗后,揭开麻袋,亮出苗芽。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对两头毛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为使人工栽培顺利进行,选干旱河谷园林中阳光充足的绿地,按5千克/平方米施入腐熟落叶土或农家肥,翻压入土,并与原土混合均匀,耙细整平后待播。

育苗移栽

采收加工

两头毛于11月花尽时,割取地上部茎、叶、花、果,流水冲洗,晾干备用。对生长2年以上的,可采用分株法挖取部分根及根状茎,以免来年生长过密,也可流水冲洗,晾干备用。

主要变种

长梗两头毛角蒿属 argutavar.longipedicellataQ.S.Zhao)与两头毛的区别在于顶生花序仅有4-10朵花,花梗长3-4厘米,两个小苞片不着生于花梗基部,而互生在花梗中部,萼齿边缘不具睫毛,极易区别。其分布于中国四川(巴塘县理塘县、德喜、德格县乡城县得荣县)、西藏自治区(昌都)、云南省丽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05

《川西高原野生花卉图谱》.读秀.2024-08-05

两头毛.六盘水师范学院.2024-09-11

金鸡豇豆.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