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中(1901~1976),原名照奎,字华壹,男,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利国镇官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中国国民党陆军少将。1947年兵败被捕。后来回老家居住,1976年去世了。
人物简介
张父一生行医,医德高尚,深获当地乡民称誉。张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改名忠中,以表示忠于中国之意。
张只身奔赴广州市,初进广州省立甲种工艺学校就读,因为学生参加罢工罢课,学生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张忠中愤而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林彪同学。结业后在杜聿明的部队从军27年,从见习排长一路凭军功提升到少将代师长。1924年张在该校毕业。这时,孙中山先生会兵韶关市,张毅然跟随中山先生北伐,曾任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
人物生平
芦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张在李宗仁兵团甘地初师壹团任职。在著名的徐州台儿庄战役中,他率部对日作战,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歼敌千余名,立下战功。战役结束后,张被提升为团长。接着他调兵回老河口市整训。当时,黄埔军校第七分校迁往西安市。张的结拜兄弟陈金城出任该分校校长,他调张任该校教官。1945年日军投降,张出任陈金城军211旅少将旅长。
1947年10月8日,张率部队从胶济铁路赴青岛市途中,在山东省昌邑南与陈毅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某部相遇,遭败绩而投降。兹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高级军官训练团学习改造。经过一年二个月的改造学习,他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有了认识,理解党的政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更兼他胸怀坦白、为人忠厚,因此提前获释。并派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做“攻心”工作。一次,解放军攻打一个中国国民党顽固据守的县城,相持7个小时之久还未攻克。张进行攻心喊话,竟瓦解国民党一个团兵力,此城遂获和平解放。党准备给他安排适当的工作,此时,张的夫人郑闺英在南京病危,经请求获准回南京护理妻子。蒋介石得悉后,认为张已被“赤化”,成了国民党的所谓“内奸”,暗中派遣特务跟踪追捕。幸郑希冉(原国民党政府总监副监长)闻讯,即派飞机接他们夫妻取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在香港治病)返回广州市(后夫人在广州病逝)。安葬老婆后,张为当时处境所迫,无法北上归队,为落叶归根计,只身从广州乘飞机飞回海南榆林。在榆林市和朋友共同创办榆林小学。
从1952年起一直隐居在老家官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学会种田和做木工。因为他是有功人员,政府一向对他以公民相待。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才以他当作反革命分子进行管制。据说文革中地方武装带张忠中去看电影《南征北战》,事后问他感觉如何?他说:“败是败了,但没败得那么惨。”结果遭到批斗。“文革”后政府已给他平反。1976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对台办已整理材料报县委讨论,准备给他平反。当年张忠中因病逝世,终没有迎来平反。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76年12月因病医治无效,在老家辞世,终年76岁。
家庭生活
张忠中有三子一女,均移居美国,事业有成。
参考资料
海南史志网_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_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史志网.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