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坛道村

坛道村

坛道村,又称檀道村,位于山西省南部,隶属于芮城县管辖。该村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位于山西省平陆县与芮城县的交界地带,东边与平陆县洪池镇南王村相邻,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该村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14度左右,一月均温-- 2度,七月平均温度28度。年均降雨量为 514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 205天。

百科简介

位于山西省最南端,与河南省陕西省隔黄河相望。北纬34°35′16″-34° 50′22″,东经110°14′30″-110°57′34″。

历史渊源

芮城县为古代魏国,魏国初始于夏朝,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至魏王假虞灭国,历时1845年,在我国众多的诸侯国中,魏国封国最早,寿命最长,文化底蕴最厚。商末周初至秦汉,魏国国君常驱使百姓到中条山檀岭伐 檀,供自己及贵族享用,向周代王室进贡。百姓伐檀 吃尽了苦头。他们对“劳动者劳而不获,统治者不劳而获”的社会现象强烈不满,用民俗音乐歌赋的形式以表反抗。《诗经·魏风》中的《伐檀》便是当时魏国百姓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后世收录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之中,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光绪版《永济县志》载:古魏城东北30公里中条山上有檀道岭,岭下有檀道村,此皆与《伐檀》一诗有关。至唐贞观初,朝廷仍以中条山檀木所作之弓为贡品。)中学语文课本一直选其为教材。陌南镇檀道为古代魏国百姓伐檀、运檀的驿道。因古檀道之故命村名檀道村。

历史佳话

商朝时期,虞、芮两国之君为争相邻之田,久而不决。两国君一起去周地请教周文王。进入周境,两国君看到周人耕田时互相让地边,走路时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到了周朝庭,发现 周 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君非常惭愧,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于是两国君返回,双方都将其所争之地让出,虞芮和合“以为闲原。”“虞芮让田”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为诸侯弃商归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虞、芮国君让田的和合精神和美德成为后世之人效法的榜样,后人立“虞芮二君祠”以为纪念(亦称二贤庙、让畔神祠)。现存明昌癸丑(1193)记大安庚午(1210)镌刻的“虞芮二君让德记”石碑一通,立于庙殿原址。

旅游资源

该村有坛道庙,又称后土祠。庙内敬奉两位神像,即尧帝的孪生女儿,也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两位娘娘,二县各奉其一,平陆县供奉的是娥皇娘娘,芮城县供奉的是女英娘娘。庙内有两棵参天的古柏,也是两县各奉其一。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这对孪生姊妹的生日,所以每到这一天,后土祠都要举行一次庙会。传说商末,虞芮二君让畔于斯地,姬发得天下后遂为二君立庙于此,同时,栽下此双古柏,距今已有三千余年,此双“周柏”虽经历三千年风雨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两树顶枝及根部相交连理,巍然耸立,东树无籽为雄,西树有籽为雌:两树柏叶皆向上翘,笔直树干纹理扭曲如玉龙缠 身,雌树肚脐之中更藏玄妙,酷似千年神龟两只,活灵活现,为天下四奇。时代虞芮人民每每翘首远望圣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由这双千年周柏冠形成的一尊巨大雄狮,昂首东望,若遇风气,雄狮更是摇头晃脑,实为中华大地奇观一绝。文革期间的1973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有人在此砍伐周柏,致使东边雄柏脑袋落地,幸有虞芮百姓及时赶到现场保护,方才保住今日“双柏”样子。如今东边这棵千年周柏顶上杈凌空高耸,恰似一位仙女临空,双柏屹立于此,见证了虞芮百姓的和睦文明,昭示着天地宇宙运转的奥妙真谛。虞芮百姓自古就有年年祭拜古柏,周游神柏的风俗习惯。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后土娘娘诞辰前后数天,如有施功德有周游神柏者,则可祛病消灾,添福加寿,阖家平安,心想事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