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eon是一款基于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的Gecko排版引擎的网页浏览器,由Marco Pesenti Gritti创建,旨在为GNOME桌面系统提供一致的浏览体验。它在20000年代初因其速度、配置灵活性和功能而受到欢迎。然而,2002年关于Galeon未来发展的分歧导致开发团队分裂,浏览器的创始人和其他几位开发者离开,从而导致浏览器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最终于2008年9月停止开发。部分Galeon的功能后来被移植到Epiphany(现名为Web)浏览器。

软件简介

界面清爽,遵循W3C的网络标准。

纯粹的网页浏览器,用Galeon开发员的口号来说是:“the web, only the web”。

配置灵活,功能强大,用户只通过下拉菜单,就可基本控制浏览内容。

提供了一些当时浏览器中不常见的功能,如鼠标手势、可配置的用户代理字符串、可定制的工具栏、带搜索历史记录的智能书签等。

2000年6月,Marco Pesenti Gritti 发布 Galeon 0.6。

2001年11月,Galeon 1.0 先于 Mozilla 1.0 而诞生。

2002年3月,Galeon 1.2释出,增加了许多新鲜功能。

2002年10月,用GTK2编写的Galeon 1.3 (有的称其为Galeon2)发布。

2002年11月,Macro离开Galeon开发团队,另起炉灶,开始GNOME 网页的开发。

2008年9月,Galeon开发正式停止,但直到2011年12月仍然可以在一些Linux发行版的软件库中找到。

两者都是基于 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都是运行在 Gnome 环境下。

Galeon强调配置功能丰富,用户对网页的控制权力大。

Epiphany强调简洁,让用户一目了然。

Galeon的最初版本因缺乏诸如cookie和代理支持等基本功能而受到批评,但随着每个版本的更新,功能逐渐完善。随着GTK+部件工具包的新版本发布,以及GNOME项目采纳新的人机交互指南,Galeon团队出现了分歧。Marco Pesenti Gritti支持新指南并认为重写是简化Galeon的机会,而其他开发人员则认为这会损害项目。这导致Gritti在2002年11月离开并开始开发Epiphany。Galeon的开发在分裂后变得缓慢,同时Firefox的流行也导致了Galeon用户群的减少。最终,开发人员宣布停止Galeon的开发,并计划开发一套Epiphany的扩展以提供类似的功能。

Galeon因其可定制性和速度而受到赞扬,尤其是其会话处理和崩溃恢复功能。2002年11月,OSNews的一项调查显示,Galeon是仅次于当时被称为Phoenix的Firefox的第二受欢迎的基于Gecko引擎的浏览器。然而,Galeon的插件安装被认为比较棘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