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相
区大相(1549年—1616年),字用孺,号海目,广东高明区阮埇村人。明代诗人,对岭南诗坛影响巨大。
个人简介
区大相为文有奇气,援笔数千言。万历癸酉(1589年)与兄大枢举于乡,己丑(1589年)与弟区大伦中进士。官翰林检讨,同修国史,经筵展书,历赞善中允,掌制,居词恒十五年。万历乙巳年(1605年),区大相调任南太仆丞。在任3年,称病回乡。居乡8年。1616年病逝。著有《太史诗集》、《诗集》、《图南集》、《上集》和《制诰馆课杂文》等。工于诗,诗律板严,铸必炼,为明代岭南诗家之最。现高明区荷城街道阮埇村有故居遗址留存。
生平事迹
区大相的父亲区益和哥哥区大枢都是明朝的举人,他和弟弟区大伦则是明朝万历17年(1589年)同榜进士。
登第后区大相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先后授任检讨、国修国史、经筵展书、户部尚书等官职,负责草拟皇榜诏令。后因弹劾权贵被调任太仆寺丞、替皇帝掌管御马。不久他称病带着两个儿子区怀瑞、区怀年返回广州市的别业定居。父子三人终日吟咏唱和,最终成就了在诗坛的地位。区大相成为“岭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两个儿子在岭南诗坛上也都享有盛名。
还和其弟区大伦倡议建起灵龟塔
相传当年区大相、区大伦将其母亲苏氏的骨灰运回阮故乡时,船将靠岸,却不知为何总有一股推力推回。后有龟数只浮出水面,将船托至岸边,才得以上岸。于是,兄弟俩相信神龟显圣,办过丧事之后,立即倡议建筑灵龟塔。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32.3米,塔第一层直径7.2米,内径2.4米,各层原用木板作楼阵,塔外置平座(后来重修时,木板楼级改为砖结构,木栏杆改铁水管),各层檐口饰以琉璃瓦。塔第一层本供二座石佛像,后散失。
万历29年(1601年),灵龟塔建成,并存留至今,庇佑一方百姓。“祸水四起,蛇蝎为患,民不聊生”的土地,从此世代安居。
大相虽官宦不显,却在明代诗词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人所编《粤东诗海》赞其诗“力祛(馆阁体)浮靡,还之风雅……明三百年岭南诗之美者,海目为最”;明末粤籍名士陈子壮也称其诗:“其言廓,如征文献者,以是集为之”,认为可以用来证史。
而大相本人则认为:“古者,史官陈诗采风以观国俗,离歌巷谣猥杂并载,因其美刺以定庆让。”又说:诗亡即风亡,王者不采风,诸侯不贡俗,则赏罚不行,固亡。”由此可见,区大相是把采风看作与采史同等重要,把写纪事诗以讽刺时局,看作是事关国家兴亡的重大事情。其记事诗亦因他此种认识有了极大的证史价值。区大相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改变了明代诗歌的写作风气。崇祯巜肇庆府志》说:明兴,前后七子称诗号翰林为馆阁体,大相始力祛浮靡,还之风雅三百篇,以至汉魏盛唐各造其极,陈言习气为之一变。
诗词作品
附其游少林寺诗二首:
少林晚坐
区大相
山扉横夕景,石室吐晴烟。
门对吹笙岭,窗临洗耳泉①。
岩阴回竹院,香梵起花天。
坐待浮丘鹤,归来松上眠。
游少林寺值雨
区大相
清昼入门春雾浓,坐深檐溜递疏钟。
泉声欲过三花树,云气常生二室峰。
入夜萧条清客梦,翻阶滴沥带游踪。
明朝拟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
望七星岩
(一)
仙山对城郭,累累七星岩。
中有太古文,世人了不识。
(二)
几度别仙山,崇明岛绿水环。
碧桃开又落,乱点玉台斑。
采莲曲
(一)
锦袖清川曲,红妆绿水洲。
可是怜孤棹,时时出并头。
(二)
妆成翻自爱,临水照娥眉。
荷筒误攀折,撩乱不成丝。
(三)
荷花与人面,相对两相疑。
歌声人未觉,白鹭已先知。
(四)
别浦千花暝,回舟一水香。
停桡休更折,留着伴鸳鸯。
参考资料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三十.中华诗词网.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