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书院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是由河州知州杨增新(字鼎臣)创建的一所书院。它位于河州北乡,是当地最高的学府之一,与凤林书院、龙泉书院并称为清代河州三大书院。

历史沿革

爱莲书院是在修筑莲花堡竣工之际建立的,次年秋季开始招生。书院最初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教授"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书院也在不断调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书院更名为爱莲初等小学堂,并逐步引入新的学科如科学、体育等。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更名和改制,最终成为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堂。

校园环境

爱莲书院坐落在城内什字东侧约50米的地方,占地面积约为3200平方米。校园呈四合院式布局,包括前院和后院,内部设有大厅、讲堂、斋舍等共23间建筑。书院配备了一位山长(即后来的校长)和一位教习,负责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山长由知州任命,而教习则由山长自行聘请。

教育理念

书院的教学理念是以"四书五经"为基础,同时注重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安排相对灵活,通常由山长决定。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制艺试贴和赋论,以及乡试时的经策。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书院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经费来源

为了支持书院的运营,知州杨鼎臣捐赠了1100两白银,并将一块土地出租用于收取租金。这些资金被用来支付教师工资和学生的学费。此外,书院还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供师生使用。

学校转型

随着清末新政的实施,书院逐渐向现代化的小学堂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书院的名称、组织架构和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书院仍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继续传授"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

参考资料

清末1小吏,肺炎夺走3妻子,绝望去新疆,成民国省长,寸土不丢.搜狐网.2024-11-08

清代河州书院考述.参考网.2024-11-08

四书五经.中华典藏网.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