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上火星乐队的首张同名专辑《30 Seconds to Mars》于2002年8月面世,摇滚界资深音乐制作人Bob Ezrin参与了专辑的制作并给予极高的评价。音乐风格偏重前卫金属、朋克、嘶吼情绪艺术摇滚,专辑两首主打单曲 Capricorn (摩羯座) 和 Edge of the Earth(地球边缘)使乐队大红大紫,并在告示牌(Billboard200)达到第107位保持了四周。其中主打歌曲Edge of the Earth于2010年被美国艺电游戏公司选中并作为其竞速游戏新作《极品飞车14:热力追踪3》的游戏主题曲。

专辑简介

全球超过五百万张唱片销量,乐队视频在YouTube上超过3亿点击量,MTV音乐大奖、美国公告牌音乐奖、NME音乐奖等无数音乐大奖得主,在近60个国家、六大洲、举办311场演出、超过三百万人观看、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史以来举办巡回演唱会演出最长记录,被业内誉为“艺术的胜利”的摇滚乐队――30 Seconds to Mars。

30 Seconds to Mars,简称30STM,由Jared和Shannon两兄弟在1998年组成的乐队,成员共3人。 Jared并不只是乐队的主唱,在第一张专辑里,他包括了除了鼓手之外几乎所有的工作,主唱、吉他贝斯、合成、编排……乐队的成名曲也出自Jared之手。对外联系工作及乐队采访也大多由他出面。所以,Jared绝对可以说是这个乐队的灵魂人物,他也采取了出人意料的严肃态度去对待自己的音乐。乐队因创作的歌曲多富有充满灵性的歌词、多以概念专辑的形式发行及创作许多实验性的音乐,而常被拿与平克·弗­洛伊德、工具乐队等乐队比较。

乐队的出发点有点意外的高,第一张专辑他们就请到了艺术摇滚界资深音乐制作人Bob Ezrin参与制作。 Jared他们是Pink Floyd的FANS,相信只有Bob Ezrin能做出他们所要的音乐。 Bob Ezrin曾参与制作过Pink Floyd、David Bowie等人的专辑。这样的大牌制作人可不是光有钱就能请到的。第二张专辑则由制作过VR专辑的Josh Abraham担纲,这是当今摇滚界最红的制作人了,也是维京的副总裁。另外,乐队发行专辑之前,就去担任Puddle of Mudd(美国当红乐队)六周巡回演唱会的开场嘉宾。接着他们担任了Incubus乐团的开场嘉宾,一上台就得面对两万名的听众,这真是件令人激动不已的事。

为了宣传专辑,乐队于2002年11月开始在北美和英国进行巡回演出,2004年2月21日,乐队在洛杉矶举办了三场音乐会,反响强烈。

制作发行

《30秒到火星》是在怀俄明州的乡村录制,由Bob Ezrin、Brian Virtue和Thirty Seconds to Mars共同制作。这张专辑经过几年的筹备,主唱贾里德·莱托创作了大部分歌曲。专辑的摄影由鼓手Shannon Leto负责,肯·施莱斯提供了额外的作品。封面艺术作品展示了一个少年和乐队的一些象征,包括了一个凤凰标志,被乐队命名为“米特拉”,上面写着“Provehito in Altum”的座右铭。专辑的封面艺术是通过乐队的官方网站于2002年7月29日发布的。专辑于2002年8月27日在美国的Immortal Records发行,9月30日在英国EMI集团发行。它最初预计于2002年初发行,然而,乐队进度落后,封面设计需要重新拍摄。专辑的CD包含了由Little Lion Studios开发的增强材料,包括由Lawton Outlaw执导的促销视频“摩羯座”,以及由Ari Sandel编辑的幕后花絮。专辑的日本版包括了额外曲目“东京的无政府状态”。

专辑曲目

专辑销量

专辑在公告牌200强榜上排名第107位,在美国热门新人榜上排名第一。它最终在全球销售了两百万张,并产生了两首单曲,《摩座(全新的名字)》和《地球边缘》。Thirty Seconds to Mars通过为布满泥浆、古灵精怪、七尘和Chevelle等乐队开演唱会来宣传这张专辑。在英国,尽管专辑从未进入排行榜,但它于2013年7月被英国唱片业协会(BPI)认证为银唱片,表示出货量超过6万张。在法国,《30秒到火星》于2002年10月5日首次登上全国专辑榜的第142位。在澳大利亚市场上市后,该专辑于2007年6月11日的ARIA榜上排名第95位。它在随后的一周达到了第89位。在希腊,它于2011年6月进入了全国专辑榜,因为乐队在7月在雅典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最终达到了第41位。

专辑评价

发行后,《30秒到火星》收到了大多数音乐评论家的积极评价,他们赞扬了专辑的歌词内容和乐队的音乐才华,将其与平克·弗洛伊德、工具乐队和布莱恩·伊诺的作品相提并论。在Metacritic上,根据5条主流评论家的评论,专辑获得了60分的平均分。《Alternative Press》的Jason Pettigrew认为这是一部“雄心勃勋、声音宏大的作品,既富有旋律,又在歌词上令人震惊”。《Blender》的Ryan Rayhill注意到“悸动的合成器”和“爆炸的吉他”,称这张专辑是一个“高调的太空歌剧,叙述了生活在深黑暗中的故事”。英国广播公司 Collective的Smiley Ben描述了整体声音“令人着迷”,并赞扬了乐队“有意识地推动界限”,创作出“带有锋芒的优秀音乐”。allmusic的Jon O'Brien称这张专辑是一张“高度雄心勃勃的太空主题概念专辑”,赞扬了它“沉重、充满旋律的”吉他、“高亢”的声音和科幻歌词。《30秒到火星》是2002年最佳专辑之一,包括《CMJ新音乐报告》《Kludge》《Melodic》和《金属锤》在内的一些出版物都这样认为。《Melodic》的Johan Wippsson认为这是“在自己的风格方面最独特的专辑之一”,而音乐评论家Megan O'Toole则认为乐队设法在摇滚领域“开辟了一个独特的利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