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辉
张振辉,男,1977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院副院长。张振辉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研究经验,曾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曾担任于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副总建筑师;上海杨浦区雷励青年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及理事;上合青岛峰会主会场副总建筑师。张振辉从业以来一直坚持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立足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环境,对地域文化资源与现代建筑理念在建筑实践中的融合与创新进行持续性、系列化的探索。主持或参加了三十余项工程实践,其中包括钱学森图书馆、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安徽博物院新馆、宁波帮博物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及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等多项重要文化公共建筑与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在实践上专注于文化博览建筑、旧城更新改造、办公建筑、教育建筑、居住建筑等类型的现代建筑设计。在研究上专注于建筑空间叙事性、绿色技术的建筑本体化、建筑设计全过程的品质连贯性控制机制等课题。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1990-1996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01-2004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8-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室副主任;
2018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院副院长。
个人成就
建筑实践
文化建筑、公共建筑、营地规划及建筑、校园规划及建筑、超高层建筑、会展建筑、办公建筑、居住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及城市更新改造等。
设计作品
国家级建筑:
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2022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2018年上合峰会主会场)2018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2010
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2014
钱学森图书馆 2011
文化公共建筑:
安徽博物院 2011
宁波帮博物馆 2009
烟台文化中心 2008
济宁市图书馆 2019
中国驻香港部队维多利亚港展览中心(在建)
诏安美术馆(在建)
城市更新改造:
东莞莞城市民广场 2007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香港中环广场总部大楼改造 2014
佛山南风古灶片区更新改造 2007
营地规划与建筑:
雷励中国贵州大项目营地 2018
校园规划与建筑:
嘉应学院总体规划 2019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2011
徐州师范大学艺术楼群 2004
珠海中学(在建)
增城天恩国际小学(在建)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海南自贸岛海口市江东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国际竞标优胜奖(第一名)2019
海南自贸岛海口市江东新区城市规划国际竞标优良奖(第二名)2018
广州市增城挂绿新城城市设计
科研项目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要完成人之一。
基于“两观三性”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教育部,主要完成人之一。
基于“价值重心、本体要素、项目环境”互动模型的建筑设计研究,2019年亚热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人。
出版著作
《从概念到建成:建筑设计思维的连贯性》(出版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个人专著
《文化博览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一编辑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参编
《何镜堂建筑创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参编
发表论文
《从概念到建成:建筑设计思维的连贯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7。
《一般技术背景下建筑设计与建造控制探索——从两个工程开始》,硕士学位论文,2004。
从绿色人文视角探索传承转化之路——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设计思考,建筑学报2013(07),第一作者
叙事的建筑 当代博物馆系列设计实践回顾,南方建筑 2012(03),第一作者
在岭南山水之间建造——以南海会馆为例探索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南方建筑 2014(06),第一作者
整合资源 复兴旧城 回应气候 巧构庭院——东莞莞城市民广场,新建筑 2008(05),第一作者
形体的构成与表现——徐州师范大学艺术楼群设计浅析,南方建筑 2004(03),第一作者
在“读图时代”建造,室内装修与设计 2004(08),第一作者
寻找或创造重返家园之路,城市中国 2012,第一作者
山水:一个值钱的形容词,艺术世界 2008(08),第一作者
寻根溯源——以洛阳博物馆为例探索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历史叙事策略,建筑遗产2013(08),第一作者
新开发模式下的岭南传统街区复兴实践——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新建筑 2008(05),第二作者
地域建筑创作再体认——宁波帮博物馆建筑设计解析,新建筑 2010(02),第二作者
地域建筑设计策略探索——宁波帮博物馆设计,建筑学报 2011(11),第三作者
四水归堂,五方相连——安徽博物院新馆创作构思,建筑学报 2011(12),第三作者
钱学森图书馆设计,建筑学报2012(05),第三作者
宁波帮博物馆,建筑学报 2007(09),第三作者
复兴岭南旧城 改善人居环境——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南方建筑 2008(05),第三作者
地域性背景下的建筑叙事——宁波帮博物馆设计,南方建筑 2012(03),第三作者
20.泰州市(中国)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城市环境设计 2013(10),第三作者
宁波帮博物馆,城市环境设计 2011(5+6),第三作者
钱学森图书馆,城市环境设计 2013(10),第三作者
安徽博物院,城市环境设计 2013(10),第三作者
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更新探索,建筑创作 2010(12),第三作者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与世博会中国馆创作构思,《2008年中国长春国基雕塑大会论文集》,第二作者
中国馆——不只是一个建筑,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三作者
学术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冲浪之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2008.11.14
中山市建设部门讲座:冲浪之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2009.10.26
曾卓×Guangzhou演讲:回归根源 开创远景,2009.11.02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建筑设计的实践课,2012.11.08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Run \u0026 设计,2016.11.04
清华大学讲座:连贯:项目实践与认知整合,首届“U7+Design 中青年建筑师设计论坛, 2017.6.10
南京大学讲座:连贯:项目实践与认知整合 ,2017.11.15
华南理工大学讲座:连贯:项目实践与认知整合,2017.12.29
英国伦敦雷励国际总部演讲:Consistency:From Practice To Cognition,2018.01.18
TED×Xiguan演讲:建筑:桥接人事地的造物,2018.08.26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连贯造物,2018.11.09
造么凝时展讲演:雷励大项目营地,2018.11.24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2010年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科研获奖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基于“两观三性”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2012年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设计获奖
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2015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银奖,中国建筑学会
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中国建筑学会
2013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安徽博物院新馆
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中国建筑学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2011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宁波帮博物馆
2011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2009年全国国家优质工程奖勘察设计奖银奖,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2009年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学会
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2007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2012年首届广东省岭南特色建筑设计金奖第一名,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东莞莞城街道市民广场
2007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禅城区南风古灶片区详细规划项目
2007年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烟台文化广场
2007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洛阳博物馆(方案)
2007年第四届中国威海市国际建筑设计大赛银奖,中国建筑学会
北海博物馆(方案)
2011年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六次优秀建筑设计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