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山祖角蟾

百山祖角蟾

百山祖角蟾(学名:Megophrys baishanzuensis,英文名:Baishanzu horn toad)是角蟾科布角蟾属的两栖动物。

形态特征

百山祖角蟾体型小,只有28至32毫米,犁骨齿缺失,舌后端不缺刻,鼓膜明显,且圆形,每个眼的上眼睑中间有一个疣粒小突起,类似小角,指无蹼,单咽下内声囊,繁殖季节中的雄性在前两个手指的背部基部有婚垫。

在溪流中,发现了百山祖角蟾的蝌蚪,体型也比角蟾科其他蝌蚪偏小一点。它的数量甚少。蝌蚪眼睛大,有斑点,具有扩大的唇围成的伞状口。

物种命名

2020年6月,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

2020年12月,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硏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撰写的论文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发表。该论文重点描述了在浙江省丽水市发现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将它命名百山祖角蟾。

2021年1月19日,丽水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市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该新物种的发现,为世界两栖动物家族又添个新成员。

2022年2月消息,浙江省庆元县发布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该县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栖息环境

百山祖角蟾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石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两栖动物

生活习性

无人时会浮出水面,当人走近时,它就迅速游进石头下躲避。

分布范围

截至2021年1月,百山祖镇角蟾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

调查中发现,这个物种在该区域的种群数量很小。2条小溪里面,每条溪流里面的100米的距离内约只听到5只个体的叫声,而这个种群也大约只集中于这100米左右的溪流内,溯溪而上或往下调查就都听不到该物种的鸣叫了。可见,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十分狭窄。

意义

百山祖角蟾的发现,为世界两栖动物家族增添了新成员。其存在证明了百山祖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丽水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