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本(1917-1938),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他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的次子,被誉为革命烈士。

徐厚本自幼受家庭革命思想影响,少年时期便随父参加革命活动。1937年,他与妻子刘萃英(后改名为徐乾)应父亲徐特立建议,前往延安市学习。在陕北公学完成学业后,不幸于返回途中患上伤寒。1938年,徐厚本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1岁,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纪念徐厚本的革命贡献,其与兄长徐笃本的遗体被合葬于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湘阴港村小埠港组漆家冲山咀。这座烈士合葬墓成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纪念地。

人物经历

徐厚本是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的小儿子,出生于1917年。徐厚本2岁多时,父亲徐特立就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徐厚本辍学到长沙大车修理厂当了一名学徒工。1937年12月,徐特立作为八路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由延安市湖南省主持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通讯处的其中一项工作是组织、动员进步青年去延安参加革命,而汽车修理工正是延安最为缺乏的人才。

徐特立的支持下,徐厚本和妻子刘萃英于1938年春奔赴延安,两人在陕北公学学习了6个月后被组织派回长沙市工作。徐厚本在途中染上了伤寒,回到长沙时病情严重,虽经医治仍不幸去世,年仅21岁。

参考资料

“坚强的老战士”—走进长沙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的故居.人民网.2024-10-30

给“天堂”儿子的回信.长沙晚报网.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