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户乡位于山东省武城县西南部,东临德商路,南与夏津县接壤,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耕地6.4万亩。是山东省优质棉种植基地。李家户乡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下辖的一个乡。

行政区划

李家户乡下辖的行政区划包括李官屯社区、郎寨社区、祥和社区、东升社区、代庄村、党庄村、耿庄村、巩庄村、后王庄村、李家户村、梁庄村、刘官屯村、刘王庄村、石官屯村、王家户村、魏庄村、辛庄村、盐厂村、苑寨村、张庄村、郑官屯村等。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2006年,乡党委、政府根据“着眼长远,立足实际、超前规划、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一年总启动,两年上规模,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棉花加工区,力争到2007年区内企业总数达60家,资产总额达1.2亿元。目前,加工区内已全部实现了“四通一平”,制定出台了优惠的招商政策,为引大资、招大商集团打下了坚实基础。

园区内现有23家企业累计投资5600万元,进行了技改、扩建,增加了生产能力。其中华龙棉业公司吸收兼并了两家棉花加工厂、一家肉联厂、一家榨油厂,资金总额达到2000万元,组建成了华龙棉业公司。天津兴华棉业投资1000万元的聚龙棉业公司一期已正式投产,二期浸出油工程正在扩建中。德州嘉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银隆棉业一期工程已完毕。高源纺织有限公司正在申请企业自由出口权。该乡将努力把棉花加工区建设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主体,使之成为环境优良、条件优越、生活舒适客商兴业发财的乐园。

抢抓县、乡公路改造机遇,加快路域经济开发,重点建设三大市场,推动三大产业快速膨胀。一是新建辣椒贸易市场,在新老路刘官屯段沿路规划建设长1000米,能容纳160家辣椒经营户的贸易市场,发展辣椒运销业户500户以上。二是扩建棉花市场。引导农民依托小城镇建设优势,积极参与棉花市场建设,力争新增棉花运销户200多户以上。三是规范建设西瓜批发市场。把市场做强做活,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市场规模和档次,发展西瓜运销业户80户以上。力争通过三个市场的建设,使新老路的路域经济得到充分开发,使该乡棉花、辣椒、西瓜三大优势产业更加凸显,形成产业经济的“隆起带”,加快实现农业大乡向农业强乡的跨越步伐。

为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真正是我乡“走出去,引进来”,我们制订了较周边乡镇更为优惠的招商政策,即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无偿使用土地3年,奖励引荐人5000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无偿使用土地5年,奖励引荐人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无偿使用,奖励引荐人3万元。有些项目还可以一事一议,更加优惠。通过以上措施,今年我乡已落实招商项目5个,协议引资额1亿元。

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优势明显。紧紧围绕“一红两白一牧”,大力发展辣椒、棉花、食用菌和畜牧业生产。将棉花作为全乡的主导产业,抓单产、促总量,人均棉田达到1.5亩;通过组建棉花种植合作社,推广普及科学植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我乡棉花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2008年被武城县农业局评为“全县科技推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全乡辣椒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西瓜大棚200个,大田西瓜5000余亩;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万余平米;奶牛200余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被评为“德州市先进示范基地”。年创效益23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抢抓生猪市场行情好的机遇,以发展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被县委县府评委“畜牧生产先进乡镇”。食用菌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大力实施基地“扩规提档”工程,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乡(镇)”。成功引进了德州顺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和凯丰食用菌有限公司,建成发酵厂、菌种厂各1个,建成恒温菇房120个,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规模效益进一步凸显。与济南市青岛市等11家大型超市签订蘑菇销售合同,解决了菇农卖菇难题。

工业发展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我乡是传统农业乡镇,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确立的“以工补农”发展思路的影响下,乡镇工业迅速发展,03年乡党委、政府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李家户乡工贸园区,园区落户企业达到22家,主要以棉花初加工和深加工为主。在园区企业的带动下,李家户乡工业经济呈现出以棉花加工企业为特色的发展势头,截止2007年底,全乡棉花加工及油料加工企业达到45家,年产值2亿元。昌盛纺织、高源纺织、金瑞油业等三家资产过2000万元的企业成为乡镇骨干企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