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论集》是1998年6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正文

目 录

1.古汉语语法研究三议

2.汉语语法史中几个反复出现的演变方式

3.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一种动态的探讨

4.中国古代语法分析方法研究与探索

5.论《公羊传》的语法观

6.从《马氏文通》对经生家的批评看语法学与

训学的区别

7.古汉语语法研究与语料的鉴别

8.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9.“于(於)”系处所介词的历史演变

10.介词“于”的未完成用法

11.并列连词“及”“与”在出土文献中的分布

及上古汉语方言语法

12.中山王墓三器铭文中“佳”与“也”的比较

13.论“之”的语法性质

14.先秦汉语副词分类

15.否定副词“非”及其否定的结构形式

16.《孟子》的副词

17.程度副词“颇”的语义特点

18.古代汉语重叠词的内部构造

19.《周易》“~若(如)’结构考

20.由虚字的用法论周原遗址甲骨断代

21.古代汉语代词的形态

22.《墨子》称代系统论隅

23.先秦助动词“得”字用法的考察

24.论古汉语记时词语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25.甲骨刻辞兼类词研究

26.词类活用和名词“意动用法’

27.上古汉语某些名词活用为动词质疑

28.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与名词化

29.《孟子》动词的活用与兼类

30.关于词类活用的两个问题

31.论汉语实词虚化的机制

32《吕氏春秋》词类研究概说

33.古代汉语中的“动”之“名”结构…贝罗贝

34.古汉语“动+之+名”式的结构分析

35.先秦书面语的双宾语动词类型

36.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

37.“主・之・谓”结构的“之’在语流中的作用及

该结构产生和衰落的原因

38.《左传》中的组合歧义及几种歧义格式

39.《左传》《史记》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40.试论先秦汉语补语与动词的类

――兼谈“动补句”的句法句型特点

41.动词“为”的句法语意双边研究

42.“为’字的性质与“为”字式

43.上古汉语中的工具主语句

44.汉语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

45.《左传》假设复句研究

46.殷墟甲骨文句类问题研究

47.唐五代语气词的更迭

48.再论助词“着”的用法及其来源

49.后置词“行”考辨

50.从几个例词看唐朝动量词的发展

51.《祖堂集》“去”和“去也”方言证

52.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

53.《九歌》中的声气句读与文法句读

54.韩愈不严守文言语法析

55.上古汉语“哭”“泣”辨

56《左传》“军师旅兵”辨

附录:

1.开幕辞(郭锡良

2.闭幕辞(蒋绍愚

3.高思曼教授来函

4.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会议议程表

5.分组会日程表

6.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纪要(孙玉文杨荣祥

7.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筹备组名单

8.大会秘书组名单

参考资料

古汉语语法论集.豆瓣读书.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