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角银光鱼(学名:Notropis mekistocholas),又名菲尔角美洲,是鲤科的一种小型淡水鱼,原产于北卡罗来纳州中央数县,主要生活在菲尔角河盆地的浅溪中。鱼体呈黄色,沿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黑色条纹,鱼唇也是黑色的。菲尔角银光鱼常常与其他的小鲦鱼混在一起游动,每年可产两次卵,野生条件下寿命为二至三年。雌雄两性外表基本相同,但繁殖季节体色会发生变化。1962年被发现。由于建筑大坝和水污染等原因,菲尔角银光鱼数量较少,栖息地破坏严重,1987年被首次认定为濒危物种,现为极危物种,野生种群约只有五条。
分布与栖息地
菲尔角银光鱼原产于北卡罗来纳州山地地区的菲尔角河上盆地。作为美洲鱥属分布范围最狭窄的物种,现已知只有五个存活的野生种生活在查塔姆县、哈尼特县、李县、穆尔县和兰道夫县的深河(Deep River)、山楂河(Haw River)和洛矶河(Rocky River)。冬季会从主河道的浅滩迁徙到小型支流里。
生活习性
菲尔角银光鱼常和其他鱼群一起游动,一般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可以存活六年,但野生情况下只有二到三年的寿命。根据肠子的构造,菲尔角银光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但后来有研究发现其也会使用动物性食物。主要食谱包括岩屑、浮游生物、硅藻和其他藻类。
保护现状
虽然只有五条野生种,但其人工饲养的数量有1500到3000条。根据美国1973年颁布的濒危物种法案,1987年9月25日菲尔角银光鱼被认定为关键栖息地濒危(Endangered with Critical Habitat)。而自此以后,其数量和栖息地范围就开始不断缩小。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负责菲尔角银光鱼的保护工作,已采取了必要的保育措施,包括捐赠资金以维护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中生活的菲尔角银光鱼,以及进行人工繁殖和放生等。
主要价值
菲尔角银光鱼是一种有价值的活诱饵,许多渔民往往只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捕捉它们。此外,它们也是其他鱼类、鸟类和一些动物的重要饲料。然而,由于其数量稀少,现已被限制捕捞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