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不有文武之道》是一则出自《论语》的经典对话,由卫国的大夫公孙朝询问子贡有关孔子的学习来源问题。
作品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翻译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儿学来的?”子贡回答道:“周文王、姬发所传承的文化精神并没有消失,它们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贤明的人能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重要原则,而不那么贤明的人也能了解到一些细节。这种文化精神无处不在,我的老师孔子无论在哪里都能学到东西,他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老师。”
作品评语
这一章探讨了孔子的学习途径。端木赐指出,孔子继承了周文王、周武王的传统智慧,并非通过单一的导师来获取知识。实际上,孔子认为自己承担着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先辈的思想发扬光大的使命,因此无需依赖任何人的专门教导。这段对话反映了孔子“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以及“学习不应受限于固定教师”的态度。
参考资料
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百度教育.2024-11-27
【国学经典】东留春乡《论语》共读: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魅力东留春.2024-11-27
复薪国学《论语》每日一句.美篇.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