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雪松
黎巴嫩雪松(学名:Cedrus libani Rich.)是松科雪松属的常绿乔木,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在气候温和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旺盛。边材白色,心材褐色,纹理通直,材质坚硬,有没药树,具香气,少翘裂,耐久用。可作建筑、桥梁、造船、家具及器具等用。终年常绿,树形美观,亦为普遍栽培的庭园树。该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也是黎巴嫩国旗和国徽的象征,广泛用作公园和花园中的观赏树木。分布于黎巴嫩、西叙利亚及土耳其中南部。黎巴嫩雪松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易危(VU)。
形态特征
黎巴嫩雪松是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3米;树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微斜展或微下垂,基部宿存芽鳞向外反曲,小枝常下垂,一年生长枝淡灰黄色,密生短绒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树干通常分叉成几个大的直立树枝。树冠在年轻时呈圆锥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宽广扁平,树枝相对平坦;在茂密的森林中生长的树木保持更多的埃及金字塔形状。
叶在长枝上辐射伸展,短枝之叶成簇生状(每年生出新叶约15-20枚),针形,坚硬,淡绿色或深绿色,长2.5-5厘米,宽1-1.5毫米,上部较宽,先端锐尖,下部渐窄,常成黑三棱形,稀背脊明显,叶之腹面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背面4-6条,幼时气孔线有白粉。黎巴嫩雪松的嫩枝和叶子呈两型,有长枝和短枝。新枝呈浅褐色,老枝变灰色,有纵沟和鳞片。
雄球花长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2-3厘米,径约1厘米;雌球花卵圆形,长约8毫米,径约5毫米。黎巴嫩雪松在40岁左右开始结实,雄球果出现在9月初,雌球果出现在9月下旬。雄球果单生,直立,长约4到5厘米,从淡绿色成熟为淡褐色。雌球果也生长在短枝的末端,幼球果树脂质,无梗,淡绿色;需要经过17到18个月的授粉后才能成熟。
球果成熟前淡绿色,微有白粉,熟时红褐色,卵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2厘米,径5-9厘米,顶端圆钝,有短梗;中部种鳞扇状倒三角形,长2.5-4厘米,宽4-6厘米,上部宽圆,边缘内曲,中部楔状,下部耳形,基部爪状,鳞背密生短绒毛;苞鳞短小;种子近三角状,种翅宽大,较种子为长,连同种子长2.2-3.7厘米。成熟的木质球果长8到12厘米,宽3到6厘米,鳞片状,没药树质,卵形或桶状,灰褐色。成熟的球果从上到下开裂,失去种子鳞片,释放种子,只剩下球果轴仍附着在树枝上。
生长环境
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1300~3300米。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生长最好。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温,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往往生长不良。较喜光,幼年稍耐庇荫。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微碱性土均能适应,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耐干旱,不耐水湿。浅根性,抗风力差。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黎巴嫩雪松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岩土上,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岩石、朝北和朝西的山坡和山脊上生长。它的天然栖息地以温暖干燥的夏季和凉爽潮湿的冬季为特点,年降水量为1000到1500毫米;在较高海拔处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在土耳其,它甚至可以生长到海拔500米。黎巴嫩雪松生长速度缓慢,目存活的最古老的野生雪松,据说已有1000年左右的树龄。它是典型的针叶树,能结球果(尽管至少种植25年之后才开始结果)。花期6-9月。花为红色的柔黄花序,雌雄同株,借助风媒授粉。授粉成功之后,桶状的雌球果直立在枝头,约10厘米长,起初为绿色,成熟后变为褐色。球果两年才能黎巴嫩雪松成熟后的高度极为可观,其典型特成熟,成熟后种鳞张开,连同两枚带翅的小种点是树枝平展,针叶如羽毛般轻盈柔软。子一起随风散落四处。
近种区别
黎巴嫩雪松外观与大西洋雪松(Cedrus atlantica Manetti)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球果较小,雄球花长4厘米,球果长8厘米。
分布范围
原产地
原产于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塞浦路斯西部地中海东北地区沿岸附近的山区。
塞浦路斯:仅限于塞浦路斯西部特罗多斯山脉(800-1400米)的帕福斯国家森林(占地面积小于8平方千米)的Tripylos地区(Tsintides等人 2007,Eliades 2008)。
黎巴嫩:它的分布范围比叙利亚更广,沿黎巴嫩山链分布在或多或少的两个亚群中;一个在南部,包括MaaserelShouf,在北部是HorshEhden的重要遗址(Talhouk,2001年)。黎巴嫩雪松的实际占地面积为22平方千米(Talhouk 2001)。
叙利亚:据报道,北部有一个亚种群,在Jabalan-Nusayriya的东侧。分布在海拔1200–1850米之间,实际占地面积为1.5平方千米(Khouzami 1994)。
土耳其:主要亚群从西金牛座山脉向东到哈亚特省,在黑海地区有两个小的残余亚群,海拔700-1400米(Boydak 1996)。它的估计实际占地面积为993平方千米(Khuri等人 1999年)。
引入地
下级分类
栽培技术
一般用播种和插繁殖。播种可于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量为75千克/公顷。也可提早播种,以增加幼苗抗病能力。选择排水、通气良好的砂质壤土作为苗床。播种前,用冷水浸种1~2天,晾干后即可播种,3~5天后开始萌动,可持续1个月左右,发芽率达90%。幼苗期需注意遮荫,并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害。一年生苗可达30~40厘米高,翌年春季即可移植。扦插繁殖在春、夏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季以7月下旬为佳。春季,剪取幼龄母树的一年生粗壮枝条,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1-萘乙酸处理,能促进生根。然后将其插于透气良好的砂壤土中,充分浇水,搭双层荫棚遮荫。夏季宜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为插穗。在管理上除加强遮荫外,还要加盖塑料薄膜以保持湿度。插后30~50天,可形成愈伤组织,这时可以用0.2%尿素和0.1%的磷酸的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施肥。
繁殖苗留床1~2年后,即可移植。移植可于2~3月份进行。植株需带土球,并立支杆。株行距从50厘米至200厘米,逐步加大。生长期追肥2~3次,一般不必整形和修枝,只需疏除病枯枝和树冠紧密处的阴生弱枝即可。
保护级别
最大的林分位于土耳其南部的金牛座山脉,西部的博兹山(Acipayam)和东部的阿希尔和努尔(Amanos)山脉有广阔的森林。其分布继续向内安纳托利亚的南部边界(Atalay和Recep 2010)。大约三分之一的森林处于退化状态(Boydak 1996)。在黎巴嫩,该亚种群以15个零散林分的形式存在,其中一半以上的林分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处于严重退化状态(Talhouk 2001)。在叙利亚,该物种在Djebel Ansarieh(Rolley ns)的山顶形成孤立的林分。塞浦路斯有五个独立的种群,其中最大的在Triplyos,约有16000颗成熟个体(Eliades 2008)。
植物文化
黎巴嫩雪松全世界所有针叶树中,黎巴嫩雪松无疑是树形最为优雅的一种。它就是《圣经》中晏委提到的“黎巴嫩的香柏树”,耶路撒冷王国的所罗门圣殿曾用它的木材来制造松科雪松属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可以追潮到更为久远的,距今约6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时期,作为最早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苏美人将平原上的一丛丛雪松视作众神的居所。在四大文明古国,雪松芳香的没药树曾用于木乃伊的制作工艺中。
在黎巴嫩国旗上,挺立着一株繁茂的松树,那就是黎巴嫩雪松。黎巴嫩雪松是黎巴嫩国家的标志,花语是“象征”。在古代,黎巴嫩人把雪松看作是“植物之王”,曾经引起王公贵族的疯狂追逐和掠夺,雪松和树丫层层伸展,构成塔状树冠,一年年地叠上去,垒成擎天巨伞,万劫不倒,雪中长青,代表了黎巴嫩的民族精神,因此,雪松就成了国旗和国徽的中心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