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弘
丁建弘(1936年生),浙江金华人士,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的毕业生。他在北大期间受到多位著名学者的影响,并成为了德国史学家维纳·洛赫的学生。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丁建弘于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师从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邓广铭、张芝联等名师,并有幸成为德国史学家维纳·洛赫的门徒。
工作经历
1958年毕业后,丁建弘留在北京大学担任教师。1961年,他发表了《蔡特金》一书并接受了《光明日报》的采访报道。1978年,他转至杭州大学历史系工作,并于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他前往西德深造,师从德国历史学泰斗卡尔·埃尔德曼教授,并撰写了一篇获得广泛赞誉的德语论文《俾斯麦与德国统一运动》。1984年回国后,他在杭州大学历史系担任副主任,并于1986年晋升为教授,同时兼任图书馆馆长。1988年,他拒绝了省委任命其为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的提议,表示自己只想专注于学术研究。1991年,他创立了“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1992年,他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9年,随着四校合并,他继续在浙江大学历史系担任教授,并负责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学术事务。2002年,丁建弘正式退休。
学术贡献
丁建弘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洋史、欧美现代化史以及德国史。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他对德国史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发表了多篇具有创新意义的论文,对中国学界对德国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主持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出版了多部专著,其中包括《德国通史简编》《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战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以及《德国通史》等。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共计发表相关论著10部,参与编写著作4部,中文论文约70篇,德语论文7篇,翻译作品6种。
国际交流
丁建弘教授曾获得联邦德国最高学术荣誉的洪堡研究奖学金,并在西德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访问研究。他曾多次受邀参加在德国或瑞士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1988年至1995年间先后担任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美茵茨大学的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此外,他还获得了德国对外交流中心(DAAD)的研究奖项。
社会职务
丁建弘教授在学术和社会组织方面也有所涉猎,曾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杭大分会会长,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以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IBA)和美国“国际名人研究院”(ABI)顾问委员会名誉理事等职。
参考资料
德国史.豆瓣读书.2024-11-17
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百度学术搜索.2024-11-17
德国通史.豆瓣读书.2024-11-17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简介.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简介.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