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形巨齿兽
“哺乳形巨齿兽”是燕辽生物群的一部分,这一时期还发现了侏罗兽和狸尾兽属等物种。这些生物都生活在中侏罗纪时期,其中巨齿兽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的哺乳动物。2010年冬季,宁城县道虎沟的一位农民发现了这块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原始的具有毛发的哺乳动物化石,也是国际古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
形态特征
“哺乳形巨齿兽”化石的发现表明,这种动物的身体长度约为30厘米,体重估计在250克左右。它们的头部呈尖状,有一根突出的大牙,前肢向外伸出,整个骨架清晰可见。经过3D扫描技术的还原,科学家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灰色或黄色毛发覆盖的动物,四肢强壮,耳朵竖起,身体丰满,似乎正在森林中寻找食物。据研究,这种动物可能主要以白果仁为食,同时也可能会捕食其他小型动物或昆虫。它们的后肢骨骼上有一个大型的跗骨刺,可以分泌一种类似于麻醉剂的物质,用于自我保护或与其他同类竞争。此外,巨齿兽并不擅长快速奔跑,而是更适合缓慢移动的生活方式。它们的行为习性与现代非洲的岩蹄兔相似,但更加纤细。化石周围的痕迹显示,巨齿兽身上有多处毛发印记,腹部则有裸露的皮肤褶皱,这表明它们很可能拥有一个裸露的腹部,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育儿袋的存在。然而,这些发现确实证明了早期原始形哺乳动物已经具备了哺乳类特有的皮肤结构。
分布范围
“哺乳形巨齿兽”化石是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地区被发现的,该地属于燕辽生物群的分布区域。
化石发现
“哺乳形巨齿兽”化石于2010年冬季由一位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的农民发现。这块化石的完整性高达90%,显示出一个类似大老鼠的体型,以及一个明显的突出大牙。沈阳师范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波恩大学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使用3D扫描技术对化石进行了数字化重建,揭示了这只远古动物的外貌特征。
研究价值
“哺乳形巨齿兽”化石的发现对于理解早期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化石的详细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几个关键性的结论:首先,巨齿兽的下颌内含有三块小骨头,这些骨头后来发展成为哺乳动物耳内的听觉器官。其次,巨齿兽的胸腔和腹腔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使得它们的身体看起来比较圆润。最后,巨齿兽的足部缺少明显的跟骨突,这意味着它们不具备典型的后脚跟结构。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巨齿兽作为原始哺乳动物的重要证据。
参考资料
我国发现迄今最原始带毛发哺乳动物-光明日报-光明网 .光明数字报 .2024-08-17
中国发现世界最原始带毛发哺乳动物化石文化 .人民网.2024-08-17
我国发现世界最原始带毛发哺乳动物化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4-08-17
我国发现“哺乳形巨齿兽”化石.中国科学院.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