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刚,1974年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学士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化学系与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生物化学专业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化学系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2011年4月,李从刚任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2021年10月26日,参加了精密测量院通过线上方式召开“研究生思政辅导员谈话沙龙”活动启动会。2024年2月28日,李从刚、杨明晖课题组,在ATP合成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首次获得了具有单结构域的ATP合成酶,解析了酶催化的分子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多种底物分子的磷酸化实验。

李从刚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科研论文,在国际磁共振大会上作邀请报告,应邀为国际权威期刊撰写综述等,增强了中国磁共振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曾获中国波谱学会最高奖“王天眷波谱学奖”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1997年,李从刚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2000年毕业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1年,李从刚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Chapel Hill)化学系学习,并获得该校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11年4月,李从刚任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2021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对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李从刚获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0月26日,参加了精密测量院通过线上方式召开“研究生思政辅导员谈话沙龙”活动启动会。同年,李从刚任第十二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磁共振分会委员副会长、委员。

2023年6月,李从刚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2月28日,李从刚、杨明晖课题组,在ATP合成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首次获得了具有单结构域的ATP合成酶,解析了酶催化的分子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多种底物分子的磷酸化实验。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以核磁共振波谱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生物物理方法,研究(类)细胞环境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及其相互作用, 探索细胞内拥挤环境影响生物分子功能的分子机制。

发表论文

参考资料

发表著作

参考资料

专利成果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2023年7月4日,李从刚参加了精密测量院组织召开2023年度战略研讨会。

2023年9月,李从刚参加了第二十届北京市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

人物评价

李从刚同志坚守报国为民的科学情怀,立足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率先在国内开展活细胞内具有原子分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相互作用研究,揭示与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作用机制,在生物大分子磁共振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工作中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 评)

李从刚关心关爱身边的科技人员、研究生和社区群众。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累计培养研究生近20名,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王天眷奖学金、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等奖项,培养出一批波谱学科专业优秀人才,真正诠释了新时代“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担当与作为。他热心为大家解难事、办实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默默影响和深深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带领身边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学习和践行党的理论,担当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的责任,赢得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中国科学院 评)

参考资料

李从刚.武汉磁共振中心.2024-03-20

人才库.中国科学院.2024-03-20

李从刚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2024-03-20

精密测量院李从刚研究员荣获湖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国科学院.2024-03-20

精密测量院召开“研究生思政辅导员谈话沙龙”活动启动会.中国科学院.2024-03-20

精密测量院在生物酶开发方面获进展.中国科学院.2024-03-20

生物磁共振分会.生物磁共振分会.2024-03-20

精密测量院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上级党组织表彰.中国科学院.2024-03-20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1年度十大新闻事件.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21-12-16

精密测量院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上级党组织表彰.中国科学院.2024-03-20

凝心聚力抓落实 提质增效促发展——精密测量院组织召开2023年度战略研讨会.中国科学院.2024-03-20

【BCEIA2023会后报告】磁共振波谱学分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