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扑蛾

扑蛾

“扑蛾”,又称“扑蝴蝶”,是一种流传于陕西省富平县觅子乡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

表演形式

扑蛾表演时,由一位扮演老汉的演员负责释放飞蛾类,他的手中夹着数十根竹篾,每一根竹篾的顶端都绑有一个用白麻纸制成的小飞蛾。另一位年轻女性则扮演扑蛾姑娘,她头梳双髻,身穿彩色服装,外罩彩红色斗篷。还有一位小男孩,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老汉不断抖动手中的竹篾,使得飞蛾们上下飞舞。扑蛾姑娘和小男孩则手持彩扇追逐这些飞蛾,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阳光明媚的氛围。

舞蹈动作

扑蛾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包括老汉的抖蛾、平抖蛾、低抖蛾、高抖蛾、跪抖蛾、高低抖蛾等多种手法,以及扑蛾姑娘和小男孩的追蛾、扑蛾、卧鱼扑、高扑、花梆步扑、探步扑、转圈扑、跪地扑、仰面扑、后踢步追蛾、抖扇扑、弓步扑等动作。这些动作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换,展现了扑蛾的独特魅力。

音乐伴奏

扑蛾的音乐伴奏采用打击乐的形式,通常使用的乐器包括大鼓作为领奏,还有大锣、大铙、京镲等,有时也会加入手锣来增强效果。

历史渊源

扑蛾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社火节目,据说最早起源于唐朝的“二月蝴蝶会”。据传,当时的李隆基会在春季时节带领宫廷人员前往富平行宫附近的田野欣赏花朵和凤蝶总科,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节日习俗。此外,也有说法认为,古代渭河平原有春游踏青的风俗,年轻人在这个季节里出游游玩,相互表达爱慕之情,扑蛾正是反映了这种古老的乡村生活场景。

参考资料

富平民俗|觅子人的独门绝技扑蛾.个人图书馆.2024-11-05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扑蛾.族谱网.2024-11-05

陕西富平:元宵节多样欢庆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国农科新闻网.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