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锌
化锌(化学式ZnF2,式量103.37),白色块状或四方针状结晶粉末,有毒。微有吸湿性。溶于热酸、盐酸、硝酸和氨水,微溶于水和氢氟酸溶液,不溶于乙醇。含4分子结晶水者,100℃时失去水分。可贮于玻璃瓶中。相对密度5.00。有毒。有刺激性。
物化性质
熔点:872℃
沸点:1497℃
水溶性:溶于水(1.516g/100ml)
密度:相对密度(水=1)4.84
外观:白色块状或四方针状结晶粉末
应用:分析试剂
危险性符号:15(有害品)
管制信息:本品不受管制
储存:密封干燥保存
蒸汽压:0.13kPa(970℃)
安全信息
符号:ghs05GHS07。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315;H318;H335。
警示性声明:P280;P305+P351+P338+P310。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6.1。
危险品运输编码:UN9158。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6-S37/39。
危险品标志:Xi。
主要用途
用于陶瓷釉药,电镀;用作木材浸渍剂,剂和分析试剂。
安全措施
密闭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分储。注意个体防护,严禁身体直接接触。皮肤(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
计算化学数据
1、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共价键单元数量:3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环境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可能致死。中毒表现有唾液分泌过多、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可引起血钙偏低、氟骨症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氟化氢。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F]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氟化物)0.02mg/m(一次值)
0.007mg/m(日均值)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氟化物)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
9~90(表2);11~100(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0~4.2(表2);0.12~4.9(表1)
三级0.15~.3(表2);0.18~7.5(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
0.02(表2);0.02(表1)
中国(GB5048-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氟化物)2.0~3.0mg/L(水作,旱作,蔬菜)
中国(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1mg/L(氟化物)
中国(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氟化物)
中国(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mg/L)I类1.0;II类1.0;III类1.0;IV类2.0;V类2.0以上(氟化物)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
I类1.0以下;II类1.0;III类1.0;IV类1.5;V类1.5(氟化物)
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mg/L)
一级10;二级10~20;三级20~30(氟化物)
中国(GB5058.3-1996)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50mg/L(氟化物)
应急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损伤。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15造成皮肤刺激。
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病/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损伤。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