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匠肌
缝匠肌(英文名:Sartorius Muscle)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横跨髋关节和膝关节。缝匠肌一词源于拉丁语sartor,意为“修补者”或“裁缝”,它是大腿前部最浅的肌肉。缝匠肌具有屈曲、外展、外旋髋关节及屈曲和内收膝关节的作用。
缝匠肌主要由股动脉的肌肉分支供血,辅以旋髂浅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等多源血流。其营养血管呈节段性,约每5厘米一组,以股动脉分支最多(2-8支)。近端和远端各有一主要血管蒂,分别位于腹股沟韧带下8厘米(源自股深或旋股外侧动脉)和收肌结节上10厘米(源自膝最上动脉),但位置有所变异。缝匠肌的动脉伴1-2支静脉,神经为股神经分支,有1-5支,于髂前上棘下7-15厘米处入肌。
缝匠肌源自髂前上棘及其与髂前下棘间切迹上半部的圆形肌腱,这些纤维汇聚成一块薄而扁平的肌肉,沿大腿前表面的下内侧延伸。该肌肉近乎垂直穿越大腿内侧,穿过膝关节内侧后,最终插入胫骨近端内侧,位置处于股薄肌和半腱肌的前方。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共同形成一个宽大的腱膜鞘,即鹅足肌。其中,肌腱下部的纤维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小腿内侧深筋膜相融合,而上部纤维则与膝关节囊相连,这些结构性的连接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的内侧稳定性。
结构组成
缝匠肌附着于髂前上棘与胫骨上端内侧面,它与髋屈肌、髋外展肌等肌肉群协同工作,共同促进关节运动。同时,缝匠肌有拮抗肌群,如髋伸肌、髋内收肌等,与缝匠肌功能相对抗,维持关节运动平衡、稳定性和准确性。
缝匠肌的近端肌腱自髂前上棘自由延伸0.5至2厘米后进入肌肉。位于肌腹以外的肌腱部分形状类似梯形,基底朝上。而隐藏于肌腹内的肌腱部分长度则是前者的数倍,在检查样本中,其长度在4至7厘米之间。缝匠肌拥有较长的肌腹约45至58厘米,大多数情况下在大腿中以S形排列。肌腹的起始部分宽度最短约2.2至3.8厘米,肌腹最宽的部分约有2.6至4.4厘米。
缝匠肌远端肌腱约13至17厘米具有特定的解剖结构,与近端肌腱相似,它分为肌外部分约有4至10.5厘米和肌内部分约6至11厘米。远端肌腱的解剖结构恒定。其接近终末附着的纤维分为两束,分别向鹅足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方向延伸。其纤维在到达与上述肌肉共同插入的范围时分散开来。插入部位呈垂直状,为略微圆形的截面,位于胫骨粗隆下方。上束纤维比下束更紧密,易于分离。由于其终止于股薄肌腱的上缘,因此上束纤维较短。与下束不同,上束的插入部位相对于胫骨呈横向位置——位于胫骨粗隆下方和内侧。纤维从股薄肌腱终末部分的上缘下方经过,该肌腱覆盖着上束的插入部位。
缝匠肌的腱膜是从远端肌腱上部延伸出的一条辅助带。它是一束扁平的纤维,位于胫骨粗隆内侧。它沿着胫骨粗隆的高度和方向延伸,纤维分散并最终进入小腿的深筋膜。
血管与神经
缝匠肌的营养血管供给具有节段性特点,大约每5厘米便有一组血管供应。这些血管源自多个动脉,包括股动脉、旋髂浅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膝最上动脉和腘动脉。其中,股动脉的分支数量最多,最少的为2支,最多的可达8支。
在缝匠肌的近端和远端,通常存在两个主要的血管蒂。近端血管蒂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8厘米处,主要源自股深动脉或旋股外侧动脉。远端血管蒂则位于收肌结节上方约10厘米处,主要源自膝最上动脉。然而,这些血管蒂的位置并非恒定不变,尤其在近端更为显著。此外,缝匠肌的动脉通常伴有1-2支静脉,共同为肌肉提供血液供应。缝匠肌的神经来自股神经。每一缝匠肌从股神经接受1~5支神经,以1~2支的最多。每支神经在入肌前又可分为1~7小支,以分为3~4小支的最多。
生理功能
缝匠肌凭借其独特的大腿跨越结构,展现出多样的功能,能够影响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在髋关节方面,它参与屈曲动作,即减小大腿与躯干的角度,类似将膝盖抬向胸部;参与外展动作,即将腿向身体中线外侧移动,如站立时双腿分开;还参与外旋动作,即大腿向外转动。在膝关节方面,缝匠肌协助屈曲动作,即减小小腿与大腿的角度,类似踢球时的膝盖弯曲动作;同时也参与内旋动作,即在膝关节屈曲时,胫骨向内转动,小腿随之略微内旋。由于力量弱,切取后对功能无影响。
相关疾病
缝匠肌损伤
缝匠肌因其独特的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结构,以及这两个关节广泛的活动范围和多样的活动轴,使得其运动时动作复杂且参与的肌肉众多。在人体未做好充分准备而突然进行某一下肢动作时,各肌群之间可能无法协调一致,从而容易导致肌肉损伤。此外,当缝匠肌附近的肌肉发生损伤时,产生的炎性产物可能刺激缝匠肌并引发症状,或者造成肌肉间的炎性粘连,使得缝匠肌在收缩时因牵拉而产生疼痛。
髂前上棘(ASIS)撕脱
年轻运动员容易因髋臼骨板未完全骨化而发生髂前上棘(ASIS)撕脱伤。这种伤害通常源于间接创伤,特别是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突然用力收缩时。在骨化完成之前(通常要到21至25岁),肌肉-肌腱-骨骼界面存在薄弱点,使得撕脱伤容易发生,尤其是在髋部伸展的情况下,如短跑或挥棒动作。对于ASIS撕脱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拉伸、使用拐杖进行有保护的负重,并尽早开始活动范围锻炼。然而,当骨折块移位或疼痛性不愈合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手术固定方法包括拉力螺钉和张力带固定等。
参考资料
Anatomy, Bony Pelvis and Lower Limb: Thigh Sartorius Muscle.Anatomy, Bony Pelvis and Lower Limb: Thigh Sartorius Muscle.2025-01-13
缝匠肌解剖学.bodyworksprime.2025-01-13
Sartorius muscle.Sartorius muscle.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