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折纳

折纳

折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税法制度,最初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称为按钱折价交纳粟帛。到了宋代,也被称为以产业偿还官欠。

相关文献

- 在唐朝,有关折纳的记载见于《旧唐书·食货志二》,其中提到了这一税法的具体规定。

- 宋代苏轼在其著作《应诏论四事状》中也有提及折纳的情况。

- 范文澜等人撰写的《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中,详细阐述了折纳制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法律条文

停折纳等税敕

唐朝时期的法律文件中曾提到,除了两税外,其他税收项目均不再采用折纳的方式征收。具体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变更,必须经过朝廷批准。

请依京兆所请折纳事状

唐朝宰相陆贽曾在一份名为《请依京兆所请折纳事状》的文件中,讨论了京兆府提出的折纳请求。这份文件被收录在《全唐文/卷0475》中。

词语解释

- 折:翻转,倒腾;断,弄断。

- 纳:收入,放进;接受;享受。

参考资料

折纳.折纳.2024-11-26

折纳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沪江.2024-11-26

折纳的释义.百度汉语.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