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十二形

十二形

十二形是指动、静、起、落、站、立、转、折、轻、重、快、慢等十二种运动形态。这些形态被赋予了特定的要求,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鹤、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慢如鹰"。

形态介绍

龙形

龙形注重身法的伸缩、起落,以及手法的钻翻屈伸和步法的盘曲转换。练习者应追求起伏如龙升天,落下似蛰龙翻浪的效果,以展现龙搜骨之法的妙用。在缩身时,丹田气应直冲尾闾,背部弯曲,两肾活动,命门开启,从而使肾气与丹田之气结合,沿着脊柱上行,打通督脉。长身而落时,气下沉至丹田,打通任脉,有助于治疗因任督脉不通引起的疾病。此外,龙形的起落、伸缩均要求足心随之伸缩,以促进涌泉穴的活动,进而打通肾经,调整上下气血平衡。

虎形

虎形体现了虎的扑食之猛和抖毛之威。练习时,气起于尾闾,沿督脉上升,补还于脑,有助打通任督脉。吸气时,气存于命门,尾闾上提,内气循督脉上升;呼气时,两手向前扑出,内气循任、督二脉一周,称为抽坎补离,有助水火相交。换步时,吸气抓回,拳心朝上,呼气出击时,两拳变掌,拧翻而出,激发手少阴三焦的冲脉,增强体内锻炼。

猴形

猴形强调轻巧、灵活的特点,要求快速有力的同时保持敏捷。练习时应注意姿势稳定、沉着、连贯、完整、协调、和顺,以使全身灵活无滞,气血流通。猴形开始练习时应缓慢,以打通足太阴经。单重练习时,虚脚大拇趾点地,意在隐白穴,动作时内气顺此穴往上循经与心经相交,全身肌肉的一紧一松使内脏自然得到按摩。配合其他形练习,逐步打通全身经络。

马形

马形展现了马的垂鞭之义、抖毛之威、疾蹄之功和撞山跳涧之勇。练习时,要求上虚下实、含胸、舒心,意发中丹田的膻中穴。吸气时,内气由心下降到丹田,提气时与冲脉相合,上穿两胁,到极泉;呼气时,极泉之气循经通向小指少冲穴,两拳向前猛撞,使心经得到按摩锻炼。

鳄形

鳄形模拟水中生物的特性,要求以腰为轴,用腰劲带动四肢的动作。长期练习鳄形有助于消除心居之浮火,两肋命门之相火,保存肾水,舒展全身经络,提高灵活性。鳄形的一呼一吸,两胁之伸缩如鱼之两腮,腰之扭动使带脉产生强烈脉冲,增加腰力、横劲。两臂的左右翻滚,阴阳互变,尺挠二骨的互相拧转磨擦,调节手三阴、三阳经。

鸡形

鸡形模仿鸡的独立之功、抓蹬之技、抖翎之威和报晓之敏。单脚独立的练习方式,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阳跷脉同时用力,因此练顺鸡形,三阳脉可同时受益。

鹞形

鹞形表现鹞的翻身之巧、入林之奇、展翅之威和钻天之能。吸气时意守膻中穴,束身之时,气聚天池穴,动作入林抖绝时,内气通过冲、任、督、带脉冲影响,顺着心包经血液畅通,减轻心之负担。

燕形

燕形展现燕的钻天之能、抄水之巧、动转无声之奇和飞腾高翔之妙。练习时,全身关节、骨骼都要通达、灵活,动作起伏翻转幅度大,易通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去除身体之拙力,化为灵巧之劲,使上下相随。

蛇形

蛇形模拟蛇的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相应技能,以及拔草之精、环绕之技。练习时,随着身体的扭曲伸缩,吸气时前脚外摆,吞身调臂幅度大,牵动足厥阴肝经。

鸟形

鸟形具有竖尾开空之能和下落捣物之力,主要依靠两只翅膀的合力打击物体。鸟形主要锻炼肩、肘各部关节的灵活与背、臀部肌肉的弹力。强调力发尾闾,两肩与上身用力完整。练习时,两手抓拳有紧有松,两臂如翅有开有合,随着呼吸,肺活量增大,肺叶之舒展收缩,使肺得到锻炼。胸部起伏,横膈膜的升降直接影响到腹部,两拳随着呼吸拧转出进,使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直接摩擦,达到大通。

鹰形

鹰形模仿鹰的捉物准确、捕食勇猛之能。其爪锋利,目敏锐。练习时,应体现鹰下落捉物的迅猛,两眼紧盯下手。形意行家认为:“习形意拳要手手不离鹰爪,步步不离鸡腿”。练鹰形,首先要练两手十指,即筋梢,筋在五脏之中归于肝脏,练时要警起三阴三阳,经筋合一,指劲成实。曲中求直,气贯指梢,首先贯通手三阳经。

熊形

熊形体现熊的竖顶之力、横膀之劲、出洞之威。其身法要体现顶头竖顶之力和雄踞旷野之威严,以及与鹰竞志的精神。古拳谱中提到:“鹰熊竟志,取发为先,阴阳暗合,形意之源。”练熊形要求全身混元一气,全是纯阳之刚,抖绝劲、震劲和爆发劲合成一体劲。看似使用上肢臂之力,实际上是缩身蹬脚促使三阳经脉冲之内劲。内要提,外要随,内是劲力之源泉,外是力之作用,足是力之要,手是力之结,故练熊形首先能的通足三阳经。

参考资料

山西形意拳基础练法(下)十二形拳练法,建议收藏.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5

形意拳十二行,十二种动物及动作特点(图片展示).360个人图书馆.2024-11-25

形意拳十二形完整版.抖音短视频.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