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书常
薛书常(1815-1880)是清代河南灵宝孟村人,原名书堂,后改名书常,字世香,别字少柳。他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恩科见甲榜,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后任庶吉士,负责编国史,被人们称为“薛翰林”。他还曾任湖北乡试副考官、湖广道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苏州市知府等职。薛书常的著作《灵宝县脉论》传世,他卒葬于孟村卫原嘴。
简介
薛书常(1815~1 880),清代河南灵宝孟村人。
经历
原名书堂,改书常,字世香,别字少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恩科见甲榜,咸丰二年(185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编修。九年任湖北乡试副考官,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升户部给事中。复任苏州知府,摄江安徽宁池太卢风淮扬十府粮储道,花布政使衔。卒葬孟村卫原嘴。有《灵宝县脉论》传世。其子国仁曾任直隶州知州,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盂村沟家门口建函关夹辅,建筑古朴。"文革"中摧毁,加上村民移住龙逢墓旁,破败不堪,但关楼犹存。
布衣郎中举
十八世纪初,在黄河南岸的孟村一农户家中添了一位男婴,是黄河水哺育了他的风骨,是黄河那九曲十八弯的形象铸就了他那百折不挠、力争向上的精神。他从小就刻苦好学,勤奋钻研,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年)恩科见甲榜。但他并不满足,凭着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于咸丰二年进京赶考,谋求官职。当时进京举子,多是高头大马,八抬大轿,香车数乘相送的官宦子北。而他,一位上无官亲,下无厚资的布衣平民子弟,步行进京,考什么官?求什么职呢?“先生何方人氏?尊府何处?”“灵宝市!”面对肥头大耳、油腔滑调的嘲讽,他不卑不亢地蹦出自以为无比神圣的二字。“灵宝,灵宝在哪里?灵宝还能出个进士吗?”“哈哈哈——”一阵刺耳的讥笑,刺痛了年轻好胜的薛书常,他“忽”地一下站起,冲口而出:“灵宝,灵宝怎么了?俺灵宝论祖脉乾山起顶,山有高水有明太乙龙,气昂昂插天柱压倒群峰,体巍巍焱天火真是廉贞……”囊括灵宝历史的百句《灵宝咏赞》惊得众举子目瞪口呆,望尘莫及!惊是监考官司也闻风而喜,刮目相看,单独出题测试,推荐清皇帝面试,使龙颜大悦。这一科,薛书常被破格中进士,升为翰林编修。从此,薛书常之名,灵宝之名在朝野广为传颂。《灵宝咏赞》被定为《灵宝县脉论》,清至民国被列为地方乡土教材,一直在灵宝境内世代相传。
山在虎还来
咸丰九年(1859),薛书常任湖北乡试监考官。他由于出身低微,是靠自己的勤奋和真才实学而成为朝廷命官。所以,他执行监考官自然也是重才重不情的。
清代的乡试是考三场,才能考举。他任湖北乡试监考首场出题《赞家乡》,多数人过关。二场又是《赞家乡》,要求每人文章的立意和角度不得与上篇雷同,于是,二试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可以凑合。三场《赞家乡》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了。为此,被淘汰的纨绔子弟的学堂的迎壁上写道:“山在虎不在,下次爷再来!”诅咒带谩骂的墙头诗,引起了薛书常的忿慨,随手在一旁添了一句:“山在虎还来,专门捉蠢才!”题诗的几人看后大惊,“妈呀,他还来!”于是,回去以后,努力钻研,第二次乡试拿出了真成绩。
狼皮沟惩“恶”
薛书常在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时,由于明察秋毫,体恤民情,与地方官僚士绅斗智斗勇,使许多冤案得以昭雪。
一天,他在查阅死刑案卷时,发现有一灵宝稠桑人,这不是自己的老乡吗?为何犯了死罪呢?他仔细地看了卷案,才知是灵宝稠桑的张老大在此地做生意,因惹下了当地绅士刘大头。刘大头的恶棍独生儿子因抢劫民女,被当地百姓乱石砸死。刘大头断了香火,十分气恼。因找不到凶首,无人出气,这才想到张老大是外地人,以前又不给送礼结下隐症。此时,正好用他解恨。于是,他贿赂了地方官府,说张老大打死了他的宝贝儿子,欲将抵命。县太爷受贿后,草草一审,逼迫画押后,关于死牢,待秋后处斩。薛大人经过调查,知道内情后,对县太爷说:“像如此人命大案,一刀如何能了却民愤呢,干脆送到狼皮沟,让群狼争食,粉碎其尸体!”县府碍于监察大人之威和受贿之财,也好向地霸交待,欣然同意。接着命衙吏押着张老大从湖广千里迢迢送到灵宝稠桑的狼皮沟。
狼皮沟位于灵宝市函谷关稠桑村东北,是周秦函谷关西函故道中的一段大沟槽,因地势险恶,被当地人称为狼皮沟。
衙吏门将张老大押到狼皮沟口,卸下枷锁,让其往沟里大步飞奔,意让狼惊食之,张老大却大步跑回家与家人团聚去了。
灵宝减粮
薛书常在任翰林编修时,曾为幼年光绪当过老师,是后来的光绪帝最为尊重的恩师。薛书常告老还乡后,光绪帝还时常让地方官前来孟村薛府问候。
1877年,也就是灵宝在历史上有名的“光绪三年”大旱之年,朝廷派下的“皇粮国税”征收官僚出京前,光绪帝对他们说:“到河南道,先去灵宝孟村,看望一下我恩师身体如何?有啥要求?”征收官到灵宝后,和县衙一同到孟村,京官候在府外,县爷从偏门进内,说皇帝派官员来看望恩师,请开中门迎接。薛书常躺在床上,两眼盯着头上的屋梁,头也没抬,说叫他进来。县爷见状,已有恼意,但慑于皇帝的老师之威,不敢发作,只好回头向京官禀报。京官也只好忍气吞声地从偏门入内,见到薛大人后点头哈腰地传述了光绪帝的问候和祝福,让侍从递交了皇帝恩赐的礼物后,见薛大人懒龙缠梁,我看这雕梁快断了,为之叹息!”县太爷马上也目不转睛地凝视于梁,说:“这梁好好的,怎能断呢?”京官也为之大惊,看了一会儿后,也说道:“这梁明明好好的,为何说快要断了呀!”二位大官始终不解,坐了一会儿,只好悻悻离去。
回京后,马上向光绪皇帝禀报会见恩师的情况,并戏谑地说:“恩师已经糊涂之极了,明明好好的雕龙大梁,他却说快要断了!”光绪顿时脸上火辣辣的,骂道:“混蛋,这是恩师在骂我,说三年大旱,农民要断粮了,我这个懒龙还向人民缠粮,是为我的江山发愁呢!快去传我的旨意,灵宝粮赋减免不交了,以保当地人民生活!”从此,灵宝在清朝交粮一事就被免去了。
参考资料
函关夹辅.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2022-01-19